2.第二题的参考解答:
在泰戈尔的短篇小说的创作中,语言也像诗一样凝练含蓄。整齐的句式,和美的韵律;形象的比喻,象征的手法;凝练的语言,高度的夸张原本都是诗体创作的特征,泰戈尔却将这些特征天衣无缝地运用到他的短篇小说中,使之婉约生动、如诗如画、温馨动人。例如:“那些日子是秋天的早晨,正是古代的帝王出去东征西讨的季节;我却在加尔各答我的小角落里,从来也不走动,却让我的心灵在世界上漫游。”
“在街上一看到一个外国人,我的脑子里就要织起梦想的网,——他那遥远的家乡的山岭啦,溪谷啦,森林啦,布景里还有他的茅舍和那些远方山野的人们自由独立的生活。”
“看到这个喀布尔人,我立刻神游于光秃秃的山峰之下,在高耸的山岭间,有许多窄小的山径蜿蜒出入。我似乎看见那连绵不断的、驮着货物的骆驼,一队队裹着头巾的商人,有的带着古怪的武器,有的带着长矛,从山上向着平原走来。
“早晨是晴朗的。雨后的空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阳光就像纯金一般灿烂,连加尔各答小巷里肮脏的砖墙,都被照映得发出美丽的光辉。
“婚礼的喇叭吹起来了,温煦的秋天的阳光倾泻在我们周围。”
泰戈尔用丰富的想象,整齐的句式,随情的描绘,使小说读来像一首首诗。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
3.第三题的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揣摩《喀布尔人》中用细节来表达父爱的手法,引介几篇中外文学关于父爱的诗歌、散文或小说,比较分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写下感受。
三、参考资料
1、泰戈尔也是小说家。他在小说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仅次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印度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他的优秀小说不仅代表了当时印度小说的最高水平,而且达到了当时世界小说的水平;有的学者还认为,他的短篇小说可以和当时世界最优秀的两位短篇小说大师——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的作品相提并论。他一生写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12部中篇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主要有《邮政局长》、《喀布尔人》、《摩诃摩耶》和《一个女人的信》等,中篇小说主要有《四个人》和《两姊妹》等,长篇小说主要有《小沙子》、 《沉船》、《戈拉》和《纠纷》等。他的小说在思想方面对普通人寄予无限同情,而对权势者表示无比僧恨;在题材方面不以历史故事为主,而着重表现现实生活;在结构方面不以传奇式的巧合取胜,而立足于矛盾的必然的、合理的发展之上;在人物方面不停留于表面的描述,而侧重于心理的活动和性格的刻画。他从印度古典小说和故事中得到启示,并以西方近代小说为楷模,接受后者更多的影响。在长篇小说领域,般吉姆是他的先驱者,但他却在题材、写法和表现时代精神上比般吉姆提高了一大步,是他写出了印度第一批真正的近代长篇小说。在中短篇小说领域,他在几乎没有前辈经验(指印度作家的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创立了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说的体裁。他的中短篇小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主要特点是抒情性,他创造了一种将抒情诗与小说结合起来的新形式。他的许多小说都具有浓厚的诗意,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氛,有的作品本身就像是优美的抒情诗或者优美的抒情散文。
(何乃英《泰戈尔——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2、据说有人问一位雕刻家如何雕刻,他回答说:“你拿起斧子来,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都砍掉就是了。”说得何等好啊!其实,这不仅深刻地道出了雕刻的规律,一切形式的艺术创作又何尝不是这样?拿短篇小说创作来说,如何把一系列生活素材在极有限的篇幅里合理而又巧妙地组织起来,既要深刻地表现出主_题思想,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需要作家在剪裁上狠下工夫。泰戈尔的《喀布尔人》不过短短的几千字,但它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生动的形象,而结构又是那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读着这篇作品,我们不能不佩服作家善于剪裁的本领。……在作品中,从喀布尔人第一次见到小姑娘敏妮,到最后和她告别,这当中经历了十来个寒暑。在一个短篇中反映如此漫长的岁月,如果巨细不捐,详略不论,像记流水账似的记录生活,写出的东西读起来必然会如同嚼蜡。与此相反,泰戈尔从那些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只选择了喀布尔人和敏妮一家人的几次见面。而这几次见面的描写也有详有略,各各不同,并不平均使用笔墨。……喀布尔人为什么要拒绝“我”付钱呢?为什么他一出狱就要来看敏妮呢?为什么他在被捕时满腔怒火,可是一见敏妮马上露出笑容呢?为什么当初他一见敏妮,就对这个小姑娘产生兴趣,并跟她交上朋友呢?这些问题作家一直未加说明,而给读者留下了悬念。直到最后一次见面时,才点出了原委。……作家在写最后一次会面时,对气氛的渲染也不吝惜笔墨。这天正是敏妮出嫁的日子。周围是一片嘈杂和忙乱。十几年生活在一起的女儿就要走了,在“我”的心头充满离情别绪。正是在这种气氛下,“我”对喀布尔人怀念独生女儿的心情似乎理解得更深了,而“我”的这种感受又感染了读者,加深了人们对这个纯朴山民的同情。
小说富有魅力地多方面表现了喀布尔人对女儿的思念。离开女儿已有十来年了。一别十年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眼看马上就要见到女儿了。此刻这个流落异国、饱经沧桑的山民心情该是何等激动!但作家却没有接下去写喀布尔人的神情、状貌、心理、行动,也没有进一步去写父女的团聚,重逢的欢悲,而
是马上收笔。这就留有宽广的余地让读者的情思去驰骋,从而使作品产生出一股打动人心的深沉的艺术力量。
(陈寿朋《没有剪裁就没有艺术》)
tag: 资料 短篇小说 喀布尔 , 短篇小说欣赏,短篇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短篇小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