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话来启发学生,即可看出上述两个观点的联系。
参考答案如下: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
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志
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
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
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
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
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
五 布置作业
.整理实词。
求:①寻找。②请求。③探究。④索取、要。
舍:①房屋。例:屋舍俨然。②筑室定居。例:始舍于其址,③同“捨”(读shě),放
弃。例:便舍船,从口入。
言:①言语、言论。例:以空言求璧。②说。例: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险:①高山。例:险以远。吾与汝毕力平险。②险要。例:江山险固。
孰:①谁。例:其孰能讥之乎。②通“熟”,仔细。例: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常:①经常。例:千里马常有。②平常。例:非常之观,以上是多义词。
加:更。例:则其至又加少矣。
相(xiàng):帮助。例:无物以相之。
父(fǔ):通“甫”,古代男子名下加的美称。例:长乐王回深父。
以上的字在文言文中有特殊用法。
tag: 教学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