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能屈能伸。
打破天窗说亮话。
六、延伸阅读
官场群丑的讽刺画卷
——读《官场现形记》
茅舍
闲来无事,不知是哪根筋起了作用,想起要读一读《官场现形记》。一册在手,逐回读将下去,竟然有放不下、愤愤然的感觉。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1867~1906),名宝嘉,原名宝凯,别字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少时中过第一名秀才,之后却屡试不第。光绪22年(1896),赴上海创办《指南报》《繁华报》。《官场现形记》即是他在办《繁华报》时,为报纸撰写的专栏长篇连载小说。
《官场现形记》共六十回,作者在这本书中,不仅以漫画笔触勾勒了大小官僚的奇形怪状,还深层次地揭示了其丑恶灵魂,诸如信奉理学的傅理堂,却与妓女生了私生子,而且人家吵上门来还不认账;余如道台唐六轩上抚院,竞从纱袍褂领口露出昨夜与妓女鬼混时错穿了的粉红汗衫;厘局总办大人余荩臣解溲之际露出与“相好”换错的花花绿绿的汗巾。炮船官带冒得官为保官位,竟以死相逼,胁迫亲生女献出肉身供上司单统领糟蹋;何藩台卖缺得贿,因与胞弟分赃不匀,竞至于耍赖斗殴;纨绔严子崇为出卖安徽全省的矿产资源,居然与和尚串连,欺骗岳丈徐大军机,和洋商会见签订契约;知州王柏臣为多捞一季钱粮漕米的外快,不惜匿瞒父丧,下跪求情于属僚;还有江南制台文明惧洋媚洋的丑态表演,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封建社会所宣扬的仁义道德,在这众多表面上道貌岸然、翎带辉煌的官老爷身上,一概荡然无存。社会糜烂,道德堕落,官场龌龊,衰老的封建社会业已走到了它的历史尽头。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李伯元批判现实主义的锋芒所向,不仅直指当年显赫一时的权贵诸如荣禄(书中的“华中堂”)、李莲英(书中的“黑大叔”)之流,而且,还秉笔直刺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老佛爷”。通过老公公传老佛爷的话:“通底下一十八省,那里来的清官。但是御使不说,我也假装糊涂罢了。就是御使参过,派了大臣查过,办掉几个人,还不是这们一件事。前者已去,后者又来,真正能够惩一儆百吗?”这番话,一语道破了天机,说明晚清时代贪官污吏横行国中,委实是最高统治者眼开眼闭,一味纵容包庇的结果。
《官场现形记》这部书,不仅充分暴露了清末官场的腐朽黑暗,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从中看出,官场伎俩,大同小异,其做官秘诀无非是林同济《文化形态史观》中举出的那些,即“投桃、报李、拍马、捧场,此手腕也。标榜、拉拢、结拜、联襟,亦手腕也。如何模棱、如何对付、如何吹牛、如何装病,形形色色,无往而非手腕也。一切皆手腕,也就是一切皆作态,一切皆做假。一切皆做假,便做官矣!打官话、说假话也。做官样文章,写假也。官场的道德,假道德也。官场的事务,假公济私的勾当也。”掌握这些官诀,就能仕途畅达,官运亨通;否则不但不能升官,反而可能掉官、掉脑袋。李鸿章曾有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这话也许指的是做官不要真本事,只要懂得官诀就行了。
《官场现形记》是清代官场群丑的讽刺画卷。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凡所叙述,皆迎合、钻营、朦混、罗掘、倾轧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热心作吏,及官吏闺中之隐情。”所以,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风行全国,“聚享大名”,被视为中国官场的“燃渚犀”“照妖镜”。以此,在中国小说史上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tag: , 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小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