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小二黑结婚》教案[中国小说欣赏]

《小二黑结婚》教案[中国小说欣赏]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59  栏目:中国小说欣赏
标签:中国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小二黑结婚》教案[中国小说欣赏],

(五)工农大众语言的活用。

作为文学的第一个要素,语言,往往也是民族形式的第一个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赵树理小说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表现在他作品的艺术语言上的。

赵树理常说:“说话各人有各人的习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习惯,外国人有外国人的习惯”。他写小说,深知“群众的语言最丰富”,而“能不能多用群众的语言来写东西”,又是“普及工作中的一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所以,他优先而又集中考虑的是中国工农大众的语言习惯。他的抉择是明智的。他说:“写进作品里的语言应该尽量跟口头上的语言一样,口头上说,使群众听得懂,写成文字,使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群众看得懂,这样才能达到写作是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如果把语言分成两套,说的时候是一套,写的时候又是一套,这样我觉得不大好。”当然,赵树理是活用群众的语言。他的主张是: “从群众的话海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再经过我们充分的加工,把我们的语言锻炼得要说什么就能恰如其分地把什么说清楚,也就是能把自己要传达的思想感情百分之百地传达给读者,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中实践了这样的主张。这使他的艺术语言本色本香,是十足的人民大众的口语。他真是驾驭人民大众的口语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这里不能详述他作品里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各个方面,我们只就他写人物的语言、他自己的叙述描写语言各举一例以资说明。

就人物的语言而论,赵树理总是尽量用普通的、平常的话语,要求每一句话都能适合每个人物的特殊身份、状态和心理。比如《李有才板话》里打谷场上的一段人物对话:

……一场谷打罢了,打谷的人都坐在老槐树底休息、喝水、吃干粮,蹲成一圈围着老杨同志问长问短,只有老秦仍是毕恭毕敬站着,不敢随便说话。小顺道:“杨同志!你真是个好把式!家里一定种地很多吧?”老杨同志道:“地不多,可是做得不少!整整给人家住过十年长工!”老秦一听老杨同志是个住长工出身,马上就看不起他了,一屁股坐在墙根下道:“小福,不去场里担糠还等什么?”小福正想听老杨同志谈些新鲜事,不想半路走开,便推托道:“不给人家小顺哥割谷?”老秦道:“担糠回来误得了?小孩子听起闲话来就不想动了!”小福无法,只好去担糠。他才从家里挑起篓来往场里走,老秦也不顾别人谈话,又喊道:“细细扫起来!不要只扫个场心!”他这样子,大家都觉着他不顺眼,小保便向他发话道:“你这老汉真讨厌!人家说个话你偏要乱吵!想听就悄悄听,不想听你不能回去歇歇?”老秦受了年轻人的气自然没有话说,起来回去了。小顺向老杨同志道:“这老汉真讨厌!吃亏、怕事、受了一辈子穷,可瞧不起穷人。你一说你住过长工,他马上就变了个样子。”老杨同志笑了笑道:“是的!我也看出来了。”

这些话,短小、简捷、明快,到了各个人物的嘴上都活了。其中老杨的长工本色和革命者气质,老秦的落后心理,小顺的虎虎生气,小福追随老杨而又不得不依从父亲老秦的复杂心情,都各各表现出来了。

就叙述和描写语言而论,赵树理也同样用的是群众的语言。这一点尤其值得称道。向来,写人物的对话应该忠实于人物的身份,注意个性化、口语化,似乎是没有公开说个“不”字的;惟独关于叙述和描写,即如何叙述故事、写景写人等等,却好像被认为是作家自由驰骋的世界。赵树理不管这种偏见,向人们展现了另一种天地。

比如《小二黑结婚》中描写二黑的漂亮:

……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在刘家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哪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

写小芹的漂亮: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这些叙述和描写,丝毫没有“学生腔”,没有欧化风味,一点也不故作典雅,都是群众的语言,活生生的口语,什么叫脍炙人口?这就叫脍炙人口!到哪里找艺术魅力!这里就充满了艺术魅力!而且,在赵树理的小说里,这样的语言俯拾皆是!他堪称独树一帜。

(选自赵遐秋、曾庆瑞《中国现代小说史》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关于节选部分

一、节选部分前的主要情节

这是一部中篇小说,共有十二节。小说吸取了古代小说以人物出场先后结构故事的特点,首先介绍主要人物,像第一节一上来说:“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引出本文两个落后典型二诸葛和三仙姑,通过“不宜栽种”和“米烂了”两个故事,初步点明他们的愚昧和落后。第二节“三仙姑的来历”,讲述了三仙姑年轻时的风流韵事,突出她的好逸恶劳和作风轻浮浪荡,由此引出小芹。第三节“小芹”,讲述了小芹的故事,虽然她也和自己母亲年轻时候一样招人喜欢,但她“表面上虽然也跟大家说说笑笑,实际上却不跟人乱来,近二三年,只是跟小二黑好一点”。说明这是一个老实本分、讨人喜欢的姑娘,并通过她严厉喝斥金旺的流氓行为,一是引出金旺兄弟,二是为以后故事高潮的到来作好铺垫。紧接着,在第四节中作者介绍了金旺兄弟投机取巧、横行霸道,同时再次引出好看、惹人喜爱的二黑。第五节“小二黑”中,正面介绍小二黑的概况以及他与小芹的亲密关系。

如果说前面的部分主要是介绍背景和引出人物,那么从第六节开始,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关系就开始遇到了种种障碍,他们与落后势力、村中恶势力的冲突也由此展开。首先,他们的关系遭到了父亲二诸葛的反对,因为:“第一小二黑是金命,小芹是火命,恐怕火克金;第二小芹生在十月,是个犯月;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二诸葛为二黑娶了一个八九岁的姑娘做童养媳。接着,垂涎于小芹的金旺兄弟在碰壁之后,“每日怀恨,总想设法报一报仇”,终于抓住一次小二黑发疟子的机会,“开了两个斗争会”,分别斗争二黑和小芹。“幸而村长脑筋清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斗争会过后,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关系公开化了,这让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着了急,原因是“小二黑这个孩子,在三仙姑看来好像鲜果,可惜多一个小芹,就没了自己的份儿”,“以后想跟小二黑说句笑话都不能了,那是多么可惜的事”,因此托东家求西家给小芹找了个婆家。小芹和二黑两个来到一个大窑里商量对付三仙姑的法子,结果给贼心不改的金旺逮着了机会,以捉奸为借口,把二黑和小芹捆住,送到区武委会要按军法处理。

二、节选部分赏析

节选的部分是整部小说的高潮和结尾部分。人物都已经出场亮相完毕。随着小二黑和小芹被金旺兄弟捆进了区政府,以二诸葛和三仙姑为代表的落后人物开始了自己的滑稽表演。

二诸葛听说小二黑被捆走了,非常着急,但他不是赶紧想办法,而是做起了“事后诸葛亮”,用迷信的说法解释这一切,多年的愚昧落后生活使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卦上,结果却是一个凶卦──“恐怕有些危险了”。这些话语和行为都表现了他的胆小怕事和落后迷信。

但这还不是他最精彩的表演,第二天在区政府,他面对儿子和区干部,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边是对着小二黑大耍家长威风,蛮横不讲理,比如:

他就指着小二黑骂道:“闯祸东西!放了你你还不快回去?你把老子吓死了!不要脸!”

二诸葛的脾气又上来了,瞪了小二黑一眼道:“由你啦?”

一边对区长却是恭恭敬敬,比如:

区长道:“干什么?区公所是骂人的地方?”二诸葛不说话了。区长问:“你就是刘修德?”二诸葛答:“是!”问:“你给刘二黑收了个童养媳?”答:“是!”问:“今年几岁了?”答:“属猴的,十二岁了。”

这一段,答话简洁,有问必答,把他谨小慎微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精彩的、最滑稽的还是他的几个“恩典恩典”。旧时代平民向官吏求情,常说“恩典恩典”。这里,二诸葛仍用旧的眼光来看边区政府的区长,所以他坚持着“命相不对”的观点,面对区长的批评教育,直喊“请区长恩典恩典”。简单的一个词,却凸现了他思想的落后,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集中表现了他在旧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做惯了奴隶的心态。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人物的滑稽可笑之外,却也增添了一些同情。

如果说二诸葛面对儿子被抓,“一夜没有睡”,而且“第二天天不明就起程往区上走”,尚且流露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挚关怀的话,那么三仙姑则显得非常冷酷和自私。她在事发之后,也曾经到二诸葛家哭闹,但她的动机却不是为了女儿,而是有自己的算盘:“一来为的是逞逞闹气的本领,二来为的是遮遮外人的耳目。”甚至认为让小芹吃一吃亏她很高兴,“所以跟二诸葛老婆闹了一阵之后,回去就睡了”,而且“第二天早上,她起得很迟”,“慢慢起来梳妆”。这些行为表现了她的自私和对女儿的漠不关心,根本的原因在于她跟女儿争风吃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小二黑结婚》教案[中国小说欣赏]
《《小二黑结婚》教案[中国小说欣赏]》相关文章

tag: 中国  小说  , 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小说欣赏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