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见差一点 (谜底是“现”)
木字多一撇 (谜底是“移”)
多一点能吃,少一点有用 (谜底是“术”)
隐语是流行于某一社会集团内部,对外保密的话语。《后汉书 • 五行志(一)》中有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里“千里草”是“董”的析字,“十日卜”为“卓”的析字,意指“董卓即亡”,但鉴于权势,不敢明说,故用此法表达,既是析字,又是隐语。
回文诗是一种可以倒读或反复回旋地阅读的诗体。如南朝齐王融《后园作回文诗》:
正读:
斜峰绕径曲,丛石带连山。
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倒读:
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
山连带石丛,曲径绕峰斜。
不论是正读,还是倒读,都是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
宝塔诗,顾名思义,形似宝塔。如唐代白居易写过这样一首宝塔诗:
绮美,镶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也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王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另外,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点画运动来表现一定情感、意蕴的艺术。篆刻是我国具有艺术价值的印章镌刻,它由古代印章多用篆书入印而得名。这两个特殊的艺术门类,也都是依赖于汉字而产生的,当是不言而喻的。
问题设计:
2、运用你学到的汉语言文字知识判断下列字形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针贬 b.松弛. C.修葺 d.黄粱美梦 e.水笼头 f.趋之若骛 g.竭泽而鱼 h.脏款
3、从《漫谈汉字与汉文化》一文所列举的对联、回文诗、宝塔诗中(也可从你所喜爱的其它广告语、诗词中)任选一则写一段评赏词。
(三)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张富遐
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仿佛有精灵轻拉你的衣袂,一不小心就会抖落一个故事,惊醒一段传奇。
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都在向你招摇,诱惑着你不知从哪条路开始起步。但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潺潺地为你导航,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踏着斑驳的略有些倾斜的石板铺就的老街,路边小桥下的流水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沿街的小商品、各式饰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佛像、铜锅,藏刀、手镯和叮当作响的银饰,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欣赏,会忍不住停下脚步,用异地的民族文化充实自己的行囊。
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尚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家族,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纳西的象形文字让我看懂了所谓的“爱”字是手掌里放上一个眼睛。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把眼睛呵护在手心,足以说明爱之情深了。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沧海桑田的老街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赏心悦目中,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像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也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不必工工整整书写一笔一捺的汉字。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
在纳西文字的无限徜徉和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在远古飞翔。纳西文字的笔画是粗犷的,犹如纳西人的豪放性格;纳西文字的姿态是柔美的,一如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纳西人是热情好客的,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丽江古城处处弥散着淡淡的温馨的气息,在古街信步,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
渐行渐远时,接到了友人短信,告知在“酒吧一条街”等我。这时方才感到文字真是个好东西,无论你在天地间的任何角落,只要有文字互通信息,就能将丢失的灵魂轻易打捞上岸。赶到酒吧时,友人已是等候多时了。大家又走在了一起,但却不得不与丽江的夜色道别了。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高跟鞋敲击老街的声音传得很远。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四)儿时的经典课文
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春风吹,春风吹,春风微微地吹,小雨轻轻地下。大家快来种蓖麻,大家快来种葵花。
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冈上。我们找到了春天。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我要流进小溪里。溪水溪水你到哪里去?我要流进江河里。江水河水你们要到哪里去?我们都要流进海洋里。
姐姐的胆子真大,敢从天上跳下!蓝天上花儿朵朵,也不知道哪朵是姐姐的花。
(五)水墨文字
我习惯写散文时,放一些与文章同种气质的音乐作背景。
那天,我在写一只搁浅于湖边的弃船在苦苦期待着潮汐。忽然,耳边听到潮汐之声骤起。当然这是音乐之声。是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吧!我看到一排排长长的深色的潮水迎面而来,它们卷着雪白的浪花,来自天边,其速何疾!一排涌过,一排上来。向这搁浅的小船愈来愈近。雨点般的水点溅在干枯的船板上。扬起的浪头像伸过来的透明而急切的手。音乐的旋律一层层如潮地拍打在我的心上。我紧张地捏着笔杆,心里激动不已,却不知该怎么写。突然,我一推书桌,去到画室。我知道现在绘画已经是我最好的方式了。
我把白宣纸像月光一样铺在画案上,满满地刷上清水。然后,用一支水墨大笔来回几笔,黑色神奇地洇开,顿时乌云满纸。跟着大笔落入水盂,笔中的余墨在盂中的清水里像烟一样地散开。我将一笔极淡的花青又窄又长地抹上去,让阴云之间留下一隙天空。随即另操起一支兼毫的长锋,重墨枯笔,捻动笔管,在乌云压迫下画出一排排翻滚而来的潮汐……笔中的水墨不时地飞溅到桌上手背上;笔杆碰在盆子碟子上叮当有声。我已经进入绘画之中了。
待我画完这幅《久待》。面对画面,尚觉满意。但总觉还有什么东西深藏画中。沉默的画面是无法把这东西“说”出来的。我着意地去想,不觉拿起钢笔,顺手把一句话写在稿纸上:
“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就像钓者那样守着一种美丽的空想。”跟着,我就写了下去:
“期望没有句号。”
“美好的人生是始终坚守着最初的理想。”
“真正的爱情是始终恪守着最初的誓言。”
“爱比被爱幸福。”
于是,我又返回到文学中来。
我经常往返在文学与绘画之间,然而这是一种甜蜜的往返。
问题设计:
4、 从提供的五篇文章中选取你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赏析。
5、 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当由人群组成的巨大的和平鸽展开翅膀,当2800名孩子的笑容绽放在“鸟巢”,当“我和你,心连心”那悠扬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时,《美丽的奥林匹亚》这出精彩的大戏把一个“和”字献给世界。仿照《走失在纳西文字中》一文的写法诠释“和”字的丰厚内蕴。
6、 一次语文期末考试中,一位学生在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中有这样的语言: “偶8素米女,木油虾米太远大的理想,只稀饭睡觉、粗饭,像偶酱紫的菜鸟……”不过在上海,这样的网络语言若是出现在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被定为违法行为。《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将规范网络语言行为写入地方性法规。但是,也有不少人对于这样的禁用嗤之以鼻,认为有些矫枉过正,甚至是越俎代庖。网络语言的泛滥到底是进步还是洪水猛兽?学习了上面的文章,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7、读了上面的5篇文章,你是否对作为“语言和文字总称”的语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老师合作完成《语文是什么》一文。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_____;是_____;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伴着语文,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阵阵欢笑;有“_____”;有“_____”;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句句感慨……
其实,语文也是NBA篮球赛上的解说词;是 “百家讲坛”的精妙语言;是_____;是_____;是我们热爱生活、拥抱理想的梦想与激情!
tag: 教学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