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教学参考(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教学参考(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818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教学参考(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

课文研讨

 

整体把握

 

文章由“礼”开头,讲到“礼”的特征、作用,然后引出“礼”的一种特殊形式:跪拜礼。从文章题目来看,第1段只是引子,从第2段开始才是文章的正文。正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跪拜礼的起源,第二部分写跪拜礼的消亡。

 

第一部分(第2—6段)写了跪拜礼的起源。文章先从人的行走与跪拜礼的相似性上来写,说明跪拜礼产生的生理原因。接着从人们坐的姿势与跪拜礼的相似性上来写,说明跪拜礼产生的生活原因。第4段从跪拜礼的形式不同而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来写,说明跪拜礼产生有其社会必然性。第5段从跪拜礼的姿势来说明其防范作用。总之,无论是从人的生理和生活状况,还是从统治者为维护和巩固社会的需要来讲,跪拜礼的起源具有必然性。文章第6段,其实讲的已不是跪拜礼的起源,而是跪拜礼三千年之久的沿用,也就是继承和发展。为什么能沿用这么久?因为跪拜礼有助于封建等级制度的维护和巩固。文章中所举的西洋式单腿跪拜礼的例子,无非要说明跪拜礼是不易改变的。这一段跟第7段一样,起到过渡的作用。

 

第二部分(第7—11段)写了跪拜礼的消亡。第7段,讲人民对跪拜礼的厌恶和反对,这跟统治者的不肯改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文章很自然地过渡到对跪拜礼消亡的叙述。第8段讲取消跪拜礼的想法。先说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不许人们行跪拜礼(自己被清军俘虏后也不向敌人行跪拜礼),而后无政府主义者也提出过改革跪拜礼的主张,认为跪拜礼“卑躬俯首,生气毫无”,而“点首鞠躬最便宜,亦足示敬,且出于自然”。第9段讲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后宣布取消跪拜礼。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在中国大传播。有辱人格、维护封建制度的跪拜礼自然很快被取消了,而后取而代之的是鞠躬礼。这是时代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文明的体现。第10、11段讲跪拜礼的毒素尚存,所谓“作为一块青记,它还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部”。但“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并且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跪拜礼最终将完全消失。

 

文章娓娓道来,让人们清晰地了解到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的前因后果。跪拜礼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事,但一被统治者利用,跪拜礼就变了味,成了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成了侮辱人格的一种方式,因此,跪拜礼的消亡自然也就合乎历史的发展趋势。

 

语言品味

 

1.“仅跪拜礼一节,就被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膜拜’等格式。”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说明阶级社会等级的森严,同时也说明礼节的繁杂化、规范化、经典化。这里提到的几种跪拜,《周礼》谓之“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如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2.“人民对这种礼节,从习惯到厌恶,从厌恶到反对,乃至提出改革的主张,也就是必然的了。”

 

这句话其实反映了跪拜礼的起源与消亡的必然性。人民对跪拜礼的接受,主要是生理和生活习惯的原因;至于反对跪拜礼,因为它不再是出于人性的需要,而是出于统治者维护其阶级统治的需要。行跪拜礼的,总是臣服者、卑贱者,跪拜礼被掺入了一种人格侮辱的成分。

 

3.“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是作为一块青记,它还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部。”

 

社会的进步,人性的解放,人格的平等,决定了对人的跪拜都只能成为过去时。但毕竟跪拜礼沿用了三千年之久,不是说要绝迹就能绝迹,事实上,确实还有“毒素”存在于我们体内,比如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中可见一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要努力消除“毒素”,做一个健康文明的现代人。

 

教学建议

 

一、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跪拜,如对神佛、先祖的跪拜,新婚夫妇拜堂成亲时的跪拜等等,但老师教学时仍要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和相关的风俗礼仪,以加深学生对跪拜礼的理解。

 

二、文章的重点是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难点是中间两个过渡段。

 

三、跪拜礼的消亡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至今还残留着一些,文章说它是“青记”。跪拜礼合理与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跪拜礼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可以联系欧美的一些情况作对比。如《圣经》里有个“摩西十戒”,那是上帝给摩西的戒律,其中一戒便是不可跪拜偶像。从欧洲各式各样的传记和故事里,看不见中国式的“长跪不起”,看见的是那些贵族和其他有身份的人物,拒绝下跪,宁可决斗。即使觐见最高权威的国王,也只是单膝跪见而已,而且这个单膝跪礼也常常见于绅士向淑女求婚时。

 

参考资料

 

民间相见礼

 

“相见礼”是我国古礼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简略来说,就是相互见面的礼节。这些礼节规范着各色人等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行止坐卧提供了准则。这些礼节都是人们观念的反映,因此每一个简单的礼节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趋

 

趋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传统礼节。指在一些特定场合,卑者、贱者、后辈、地主,自觉遵照法律的规定或约定的习俗,用低头弯腰、小步快走的方式,向尊者、贵者、前辈、宾客表示恭敬。

 

作为一种礼仪,趋在古代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论语·子罕》云:“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意思是说,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礼帽礼服的人和盲人,尽管对方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在这些人的面前走过时,要快走几步,表示敬意。后辈从前辈面前走过,当然更只能小步快走,决不能昂首阔步。

 

(二)拜

 

拜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一种传统礼节。据《世说新语》和《荀子》的记载,古拜屈膝跪地,头不至地,头与腰如衡之平。又,据《礼记·内则》的记载,古拜两手相交,男尚(上)左手,女尚(上)右手。这是由于左主阳,男属阳;右主阴,女属阴的原由。其实,古代的拜并不是一种,而是有九种之多,即所谓“九拜”。《周礼·春宫·大祝》云:“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九拜中,前四种是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礼节,后五种只有特殊情况才使用,其中吉拜、凶拜是丧葬中的拜礼,肃拜是军旅和妇人所行的拜礼。

 

(三)拱手

 

拱手,亦称捧手,双手合抱举胸前,立而不俯,表示恭敬。《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说文》徐铉注:“两手大指相柱也。”《尔雅·释诂》郭璞注:“两手合持为拱。”拱手和作揖是沿用很久的礼节,一直到晚近仍然存在。

 

(四)作揖

 

两手抱拳高拱,身体略弯,向人行礼。如果是参加追悼会,与人作揖,或进或退都要离开原位,即所谓“揖人必违其位。”陆游《老学庵笔记》说:“古时作揖,但举手而已。”《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有“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句可证。后世因举手常伴以屈身,故亦称打恭为作揖。《颜氏家训》说:“南人宾至不迎,相率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由此可见,“捧手”与“揖”是古代两种不同的相见礼仪;这也说明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在送迎宾客的礼俗上有所不同。

 

(五)唱喏

 

唱喏是古代男子所行的一种礼节。作揖时同时出声致敬。《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倒退两步,低声唱个喏。”

 

(六)长跪

 

长跪是跪时挺身直腰。这时身体似乎加长,所以叫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紧靠脚后跟。伸腰及股而两膝着地为跪。长跪旨在表示敬意和庄重。《史记·留侯世家》云:“有一老父,衣褐,至(张)良所,直坠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又,《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云:“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以上两例都是晚辈对前辈有所敬的姿势。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席地而坐的改变),长跪之礼也就逐渐失去了地位。

[1] [2]  下一页

,《“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教学参考(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教学参考(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相关文章

tag: 教学  中国  跪拜礼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