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语言文字应用《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19  栏目:语言文字应用
标签:语言文字应用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除了两句诗构成的对仗结构以外,在一句诗的内部也能产生对仗结构.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这两句诗构成一个对仗结构,而每句诗内部又构成"句中自对"的对仗结构:"风-天"对,"急-高"对;"渚-沙"对,"清-白"对.
练习:分析下面一首诗中的对仗结构.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
二, 关于平仄
一首"基本"符合要求的格律诗(近体诗),除了前面说过的"五个或者七个字一句,四句或者八句组成",最基本的要求是这28或56个字,大多数都还需要符合严格的"平仄"排列组合"规律".那么到底什么是"平仄"呢
什么是平仄
还是从咱们最熟悉的普通话学起吧.原来所谓"平"声字就是普通话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所谓"仄"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具体到"妈/麻/马/骂","妈/麻"是"平","马/骂"为仄.
你看,现在给你一个字,你能否马上就能根据普通话的声调说出它是"平"还是"仄" 比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四一一四,二二四三二.
咱们按照刚才说的把数字"一二"换成"平","三四"换成"仄"再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当然这是最最简单的慨念了,实际上不那么简单的.比如第一个"白"字,《平水韵》里是划入"仄"声字的.
为什么在诗词中非要讲究这个"平仄"呢
(1),先请你大声地读读刚才那两句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多读几遍,看能不能体会出平仄变化带来的韵味.然后把这十个字重新组合,对比着再读一下,看看是什么感觉:
白日入海尽,黄河依山流.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2),"平仄"声的语音特点
普通话分四声,同一声调不同的字,仔细对比,其发音还是有共性的.一般来说:
平声字---音尾平而长;
仄声字---音尾钝而短.
再试读:
妈(第一声阴平)/麻(第二声阳平),是不是读完,嘴还可以一直张着"a"下去呀.
马(第三声上声)/骂(第四声去声),读完了就得闭嘴对吧.
(3),"平仄"音乐美的运用
古人早就注意到汉语的这种特点,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声调的更替(主要是平仄的交互)来创造音乐美.
如成语:乘风破浪,守株待兔,积腋成裘,一帆风顺……它们大多数都是平仄交替的.
其实平仄的音乐美也体现在生活中的.如果你注意一下中国人的名字,听着好听的一定是四声谐调,平仄交替的.比如说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这个名字:
毛泽东 江泽民
二二一 一二二
全是平声吧 读着有点有气无力似的.再读这个:
毛润芝
二四一
平仄平
平仄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他们能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前面提过,平声轻快流畅,一句诗词里,平声多了感觉上轻松愉悦.仄声庄重凝涩,用多了感觉上忧伤凄惨.王力的书上有四句口诀,描述四声的不同感觉:
平声平道莫高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三, 格律诗(近体诗)的平仄组合及规律
诗和词都是由句子组成的,所以我们先把单句的平仄弄清,再来学习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平仄组合关系.
(1)单句的平仄规则
我们只要记住:"一句之内,平仄相间".所谓"平仄相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A,为什么都是俩字一换呢 能不能单字或三字相间呢
大家都知道,西洋拼音文字是以一个单词为停顿的,就是说语气的停顿发生在单词与单词之间.而咱汉语是单音节的字,停顿就不能一字一顿,那节奏上是怎么样的呢 基本上两字一顿,特殊情况下有一字顿(术语称"一字逗")或三字顿.几乎所有的诗词句子,都是有一字或两字的词组组成的.比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或——鸣——翠柳)
无边——落木——萧萧——下(或——萧萧下)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向东流)
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就是在这种节奏里出来的.前面我们讲了,平仄的变化作用于我们的脑部神经,使我们"感受"到变化的美.那么是哪个字产生的作用 是一个小节奏的最后一个字,因为那里有个停顿.一停顿,这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感觉就留在我们脑袋里了,所以整句诗我们并不感受每个字的平仄而只是那个小节奏的最后一个字.由于绝大多数的小节奏都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所以我们只感受这双数位的字(第2,4,6个字)的节奏.
(2)格律诗中的平仄规则
让我们把单句诗里的"平/仄'两两交错,就构成了格律诗(近体诗)的"格",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句型"又称为律句.我们先来看字数少的五言,它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句式"或者说"标准律句"了.为了后面举例示范的方便,我们先把这四个"标准句式"编上顺序:
A) 平平仄仄平
B) 仄仄平平仄
C) 平平平仄仄
D) 仄仄仄平平
七言的根本就用记,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平仄相反的节奏单位就是了:
A) 仄仄平平仄仄平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C) 仄仄平平平仄仄
D)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你看得仔细,会发现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写格律诗如何变通呢 那就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的平仄规定,而守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另外最重要的一个字,即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更是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不但平仄要守,还有"押韵"的要求).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这么一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四,结束语:小结需要记忆的东西
我们来小结一下,看看掌握平仄,真正需要"背诵"的东西到底有多少:
★★★★四个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条组合规则:
1) ,单句之内,平仄相间.
2)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3)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只要记住这四个句子并弄懂这三条规则,不管你先吟成哪个句子,通过推演就可以得出律绝"二十八式"中的任何一式.
先有平仄框架,再去寻找表达立意和情感的律句,比先凭感觉成句,再对照平仄修改使之合律要容易一些.如果说写诗是一个"把米酿成酒"的过程,那么理顺平仄格律,顶多是淘好了米,准备煮饭而已.饭煮好,酒做成,还不见得就是醉人的好酒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喜欢诗歌,热爱我们古老民族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财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人教版高二选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性、韵律美。

2、了解诗歌的分类。

3、能利用平仄对仗知识进行集联创作。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4、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类,诗歌押韵、平仄和对偶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   1---2课时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1、导入:集体吟唱儿歌《我家的小院》,明确这首儿歌的韵脚(马、鸭、花、画),感受诗

歌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2、找出《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明确:《客中作》的韵脚“香、光、乡”有酒酣之乐,更有酒醒思乡之愁,

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乡”“霜”“墙”“塘”是《商山早行》一诗的韵脚,隔句用

韵,形成整齐的韵律,节奏明快,与诗中孤苦漂泊,冷月生思愁,寒霜催人急的意境相合,

实显诗之美妙。《虞美人》中的韵脚(见课本33页)多,时常换韵,节奏忽快忽缓,使亡国

之痛跃然纸上,令人肝肠寸断。



3、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明确:见课本33—34页。要讲清楚不同韵脚所传达的不同的感情。

3、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

明确:补充图表

按题材分            田园诗
                    边塞诗
按有无完整情节分    叙事诗
                    抒情诗
按写作时期分        古诗(旧诗)  古体诗  乐府诗和唐以前的四、五、七言和杂言
                                近体诗  律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