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教案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和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泰戈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短篇中的名篇《素芭》(板书),看看作者是如何“贴着人物写”,塑造哑女素芭的形象的。
二、相关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母亲早逝,泰戈尔14岁时就由他的五嫂照顾。少年的泰戈尔与五嫂之间有着许多共同语言,他们经常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文学创作。五嫂对泰戈尔的一切作品都要仔细地审阅,并且加以指点和评价,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功有着积极的影响。1913年,泰戈尔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是一位伟大的“歌手与哲人”。他的诗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三、内容探究:
浏览小说全文,概括各章情节。
问1:小说各个章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15个字)
明确:1、天生的缺陷,美丽的双眸。2、优美的村庄,孤独的素芭。3、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4、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5、自我的觉醒,月夜的倾诉。6、远嫁的泪水,被弃的结局。(板书)
细读各个章节,具体探究内涵。
问2:素芭天生不会说话,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子,素芭的父母和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她的呢?
明确:1、素芭的父母:“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一句,写出了父母为素芭将来的“归宿”(婚姻)而深深地担忧。“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几句,写出了母亲将残疾的素芭视为奇耻大辱,并为此痛苦沮丧。2、村里的人们:“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一句是说,人们当面直言不讳地议论她的缺陷和将来,根本不考虑她的内心感受,可见人们对她态度冷漠、缺乏同情心。从父母、村里人的态度来看,素芭除了忍受肉体上的不幸(残疾),还要承受精神上的折磨(冷漠、歧视)。
问3:素芭对父母的担忧、人们的议论能够感受得到吗?她内心里是怎样一种感受?
明确:“然而,聪颖的素芭从小心里就明白……眼前,她心灵的痛苦,深深扎在父母的心坎上”几句表明,素芭虽然不会说话,却有一颗聪颖、敏感的心灵,这一切都让她感到非常痛苦,她希望众人将她遗忘。
问4:文中有哪些描写素芭眼睛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眼睛的句子——“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然而,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那么庄严,那么静谧”。(学生齐读这些句子)作者运用了比喻(“时而犹同静悬的落月”)、比拟(“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排比(“这双黑眼睛时而……时而……”)等修辞手法,细腻而生动地展示了素芭眼睛里各种不同的情绪变化,刻画出素芭美丽迷人的眼睛、情感丰富的眼神。
问5:素芭生活的村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素芭生活的村子中有奔流的小河、矗立的大树、农人的屋舍、鸟儿的啼叫、村人的喧哗、船夫的哼唱等等,可以说这是一幅如诗如画、闲适优美、热闹忙碌的田园风情图,有如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问6:作者描写这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对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作者是想借村庄的美丽来反衬人情的冷漠、借周围的热闹来反衬素芭的孤寂与忧伤。
问7:孤寂的素芭到哪里去寻找精神的寄托呢?
明确:孤寂的素芭也需要精神上的寄托,于是她与一群特殊的“朋友”(两头牛、一头山羊、一只猫)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人类面前,这些动物是弱者,是受役使的,但是素芭却和它们彼此依恋,彼此关怀,也彼此理解,用只有他们自己才懂得的语言——眼神、拥抱、爱抚——传达情感。
问8:素芭的惟一玩伴帕勒达帕是否像那些小动物那样和素芭关系亲密呢?
明确:不是,因为他们的话语有区别,人们“很难描述”他们之间“关系的深浅程度”。帕勒达帕只是钓鱼时很无聊,才与她说两句,并且对她的称呼比别人显得亲昵一些而已,帕勒达帕并不能真正走进素芭孤寂的心灵。
问9:素芭的奇异幻想是什么?她产生这种幻想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素芭的幻想是祈求造物主赐予她非凡的力量,出现奇迹(比如,变成水神公主),让帕勒达帕惊叹她的本领,而不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在世界上毫无用处的废物。
问10:作者为什么要写素芭与动物之间的深厚友情、她与帕勒达帕之间时的幻想?
明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素芭无法从人们(甚至是“好友”帕勒达帕)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既表现了人情的冷漠与歧视,也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
问11:对于素芭的婚姻大事,各种人分别有着怎样的态度?
明确:1、村里人:村人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2、父母: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在反复商议后去加尔各答订下了一门亲事;当素芭怀着恐惧企图探听一些消息时,父母没有作任何的开导,没有作任何的安慰,素芭就像一头摆上货架的牲畜,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直到最后出于亲情的怜悯,父亲才安慰了她几句,滚落了两颗泪珠。从后来的情节可知,父母向男方隐瞒了素芭的缺陷,骗取了一桩貌似不错的婚姻。当然,这种婚姻最终必将以悲剧收场。3、帕勒达帕:“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朋友的话语里没有丝毫分别时的惆怅,说得是那么漫不经心,那么轻描淡写,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
4、素芭:对父母的决定显得恐惧、不安、痛苦、怨恨、无助,并且深情地向动物朋友告别。
(师)说:素芭悲伤的泪水博得了考官的好感,成就了姻缘,但没有人理解她(新郎误读了泪水的内涵)、没有人同情她(在父母的眼中,种姓的荣誉胜过彼此的亲情)。得知真相的丈夫最终抛弃了她,另结新欢。小说的结尾看似平淡地交代了素芭被弃的命运,实则令人心情沉重无比。
归纳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
问12:谁能概括一下素芭的形象?
明确:1、素芭是一位容貌美丽、感情丰富的姑娘。第一部分肖像描写——美丽清澈的眼眸、内涵丰富的眼神。
2、素芭是一位聪颖、敏感的姑娘。第一部分心理描写——她能感受到父母的忧虑、村人的议论。
3、素芭是一位孤独的、善良的姑娘。她受人冷落,没有同伴,与动物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
4、素芭是一个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姑娘。父母的负担、村人的冷落、婚后的被弃。
问13:作者塑造素芭这个人物形象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呢?
明确:作者通过叙写哑女素芭因自身缺陷、世人歧视而独自忍受孤独,最后被逼远嫁并遭人遗弃的故事,表达了对素芭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