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整篇小说通过对“墙上的斑点”的观察、猜想和思考,把精神的触角伸向人生、社会、历史、文学、宗教的方方面面——1、感悟到生命的神秘性和生活的偶然性;2、否定了历史和现实的真实,追求主观世界的真实;3、渴望打破现实中的正统和规范,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4、生命在永恒的延续。“斑点”在整个叙事中起到联结全篇的作用。“斑点”是我的意识流动和转向的结,正是通过这个“结”才把人物意识中众多互不关联的零碎思绪连成了一体,相对于传统小说的情节结构,人们称之为“心理结构”。另外,以一个支点(“墙上的斑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对斑点的猜测及由此展开的想象”),则是这篇小说独特的结构形式。作品中的人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生出许多联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是以这个斑点作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从支点出发,弹出思绪,再返回支点,再弹出思绪……如此循环往复,表现出了人物瞬息变化的意识活动。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花瓣式结构”)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则结构对称,构思严谨。《墙上的斑点》比较典型地采用了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两种技巧。整体上看作品所叙述的内容完全是人物的内心独白,而每一部分之中又是由自由联想展开的。“追求精神自由、嘲讽现实单调”是这篇小说的思想核心。同时,由于小说创作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对战争的反感和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烦恼。
tag: ,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