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9.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1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
1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第三单元:主题》教学案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桠枝(yā) 虬曲(qiú) 黏泥 (nián) 篝火(gōu) 泥沼(zhǎo)龌龊 (wòchuò)
疙瘩(gēda) sù愿(宿夙) 嫉妒(jí ) 沮丧(jǔ) 肃穆(mù)
四、课文解读
1.《丹柯》中的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这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丹柯带领族人穿越黑森林,本是为了让大家重新找到自由的乐土;但缺乏勇气与耐性的族人去禁不起长途跋涉的辛苦和大雷雨的考验,他们先是抱怨,继而指责,最后甚至合围,想弄死势单力薄的丹柯,丹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毅然抓开胸膛,高举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人们前进的的道路,拿个人的生命换取了族人的自由和幸福.此举表现出丹柯勇于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一心为公的高尚品格:面对奴隶命运的坦途和通往自由之路的艰险,他毫不犹豫地听从了自由的召唤,并且号召族人都行动起来为自由而接受困难的挑战。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个人生命与集体幸福的冲突,他坚定地选择了后者。而族人在穿越森林之后对丹柯的遗忘乃至对其热情的踏灭,则进一步昭示了丹柯此举的悲壮性,其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令人击节。
2.《炼金术士》通过展示牧羊人寻宝之旅及最后的结局,向读者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小说象征性地描述了一种人类可能的成长历程;他启示人们,梦想是一切幸福的基础,而实现梦想则要经历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和执着。
五、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文学常识连线对应正确一项是( A )
A.保罗·戈埃罗——巴西“继马尔克斯之后,最受世人欢迎的拉美”作家——《炼金术士》
B.伍尔芙——俄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墙上的斑点》
C.雨果——法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黎圣母院》
D.蒲宁——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安东诺夫卡苹果》
2.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D )
①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 ,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②在
③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质对 协议 不日 B.质对 协约 翌日
c.质询 协约 翌日 D.质询 协议 不日
【解析】[“质对”意思是“对证,对质”;“质询”的意思是“质疑询问”。“协约”一般用于国与国之间;“协议”指“经过谈判、协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文件”。“翌日”指“第二天”;“不日”指“要不了几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C )
,《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话题:主题》导学案tag: 主题 小说 ,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