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鹰学飞》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精心备课,设计了明确而清晰的教学思路,为第八课《小鹰学飞》构建
了美丽的“天空”,在本堂课上主要通过朗读、表演老鹰和小鹰的三次对话,特
别对小鹰在三个不同高度说的话,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小鹰学飞过程中不同的心
情。但是我忽略了“鹰”这种天空的霸主,只要气候、地理环境适宜,它都可以
自己不断地往上飞! 学生,不也是这样吗?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越飞越高”
,获得尽可能多的进步和发展呢?
一、融情入境,培养语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
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何而来?应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
句,领会文字的神韵,体会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结合本文特点和二
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把小鹰的三次学飞读好
。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通过情境导读,合
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
。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
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例如
“小鹰的第一次飞”,我出示了小鹰、老鹰、大树等图片,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
如身临其境;然后让学生抓住“高兴”、“喊”,“已经”等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内容;引导学生从朗读、表演中体会到小鹰的高兴和老鹰的慈祥;在理解词句的
基础上,学生学着灵活运用字词:比如用“已经“来说一句话。学生在朗读体悟
课文的同时,学会怎样学习,尽量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进步和发展。
二、尊重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
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在课堂上尊重、信任学生,激活学生的个性
,触发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和同学对话过程中积极情感的反应,让学生喜欢阅
读。在这一点上,我做得还不够。例如教学“小鹰第二次学飞”的时候,我应该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讨论、朗读课文,抓住“又高兴”、“喊”、“真的”
等词语体会小鹰此时自满、得意的神态;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老鹰说的“飞得只比
大山高,还不算会飞”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学生已经分角色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所以在这里我仅仅让个别学生分别朗读小鹰和老鹰的话,没有进行对话,失去
了朗读的情境性、形象性。只能从文本中、同学的朗读中理解了有本领的鹰应该
飞得比这更高,而没有从同学的对话中感悟到老鹰希望小鹰不能自满,要把飞行
本领学得更好,我一直在扶着学生往前走,而没有放手。正是因为没有细致地处
理好学生与文本、与教师和同学对话过程,没有激发出学生的个性,引起情感的
共鸣,以至于在全文朗读表演的过程中,表演的同学虽然有表情、有动作,但是
明显不投入、不到位。
,《小鹰学飞》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tag: 教学反思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