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这大虾呀神气不了多久了,请大家读读下面一句。
(8)从“请轻轻伸手,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你体会到什么?(大虾很容易捉到,很高兴)
(9)大家捏住大虾了吗?有什么感受?
(10)谁再来读读这三句话,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大虾的“威武”,从而更显出了作者“捏”大虾时的神气与快乐。朗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写作技巧的理解与感悟。〕
预设5:师: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感受了其中的乐趣,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先看看图片,想一想,然后把你想到的最有趣的事表演出来吧!(学生做捉海龟,捡海螺,追浪花的动作 )
师相机采访:你刚才弯着腰,低着头在做什么呀?(捉海龟)
你那么高兴,你捡到了什么?(海螺)
你双手在按着,头还摇了几下,为什么?(捉海鱼,鱼儿还有尾巴拍打水,溅得我满脸都是)
你们一会跑上沙滩,一会又跑下去,在干什么?(追浪花)
师:书上是这样描写浪花的?请读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格外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生氛围,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模仿性强、爱表演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大胆表演、想象创新,学生在多种体验中,积淀了语言,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赶海的乐趣。】
预设6:追浪花也很有趣。
(出示:“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说说你的体会吧!
生:我觉得浪花“回过头来不忍离开”写得很有意思。
师:谁还有补充?
生: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只有人才会回头、不忍心,让人感觉浪花很可爱,所以说这里很有趣。
师:你可真了不起,还知道这里有了拟人的手法。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
生:兴奋极了。
师:谁能读出作者的兴奋?(指名读)
师:如果能边读边想象,就更好了。(生自由读,师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抓重点字词的重音朗读,理解文本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请写一写。(学生模仿一个片断,想象写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习作能力〕
过渡: 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1)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出示课件)
(2)这时的大海,,你觉得怎样?(大海很平静很美)
师:老师有个疑问,刚才几个自然段都跟赶海有关,都很有趣,可第四自然段没写什么有趣的事,好像跟题目没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呢?(在摸海星、摸螃蟹、捏海虾之后还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有海鸥,有晚霞,这当然有趣啦!)。
师:你觉得这段文字描绘的黄昏时分的海滩很美,所以觉得很有趣,是吗?那你再说说,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它的美,它的有趣呢?(要慢一点,抒情一点。)
那你能给大家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这种美,也把大家带到那美丽的景色中去,好吗?(指名读)
师:确实很美。课文写得很美,你们也读得很美。老师好像也明白了,去赶海欣赏到这么美丽的景致,难道不是一件很有趣、很快乐的事吗?所以这一段跟课题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说对吗?
五、感情升华,谈“趣”。
师:1、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赶紧拿出你的笔写一写。(让学生写在书上,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2、学生动笔写,然后进行交流:大海,感谢你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
大海,你给了我海星、螃蟹,我感谢你!
大海,你真美,我爱你!……
3、一路上,海风吹拂着,舒服极了,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课件《大海啊故乡》) ,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五段,想想有什么发现?(与第一段一样)
4、介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这样写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更能体现出作者热爱大海故乡的深厚感情。
师: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唱一唱《大海啊故乡》(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设计意图:抒情的歌曲为学生创设了心灵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心情的理解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赶海的乐,也享受到了赶海的趣。〕
附板书:
11、 赶海
追 浪花
摸 海星
趣 捉 螃蟹
捏 大虾
……
【教学反思】
1、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本课的“趣”,设计了多个环节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演趣、谈趣、。因此,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敢说、敢评、敢演、敢问,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教学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和海浪的声音,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抓住赶海“趣”字,再现赶海的快乐。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我便采用让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情境。如有个孩子在做完“摸”的动作后,读“摸海星”这段时,读得特别慢,我笑着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并通过对比读,更能体会那一声摸到海星后“嘿”的惊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捏大虾”重点部分时,除了读之外,还加上了生动的表演,这样孩子们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体会了乐趣。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tag: 教学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