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 凇(实践课教案)
一、谈话导入:
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齐读)22、雾凇,知道吉林雾凇大致的形成(师点击视频出示课文第一节:引读)“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那时“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就是……)
2、过渡:雾凇是如此的美丽,那么雾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精读感悟:
1、同学们, 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请大家打开书本,细细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问题,在书上做上你喜欢的符号。
(出示问题:雾凇是怎么形成的(条件)?读读课文想想问题 做做记号)
2、交流问题“雾凇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1)一生交流
(板书:形成: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质疑,理解:“过于饱和的水汽”
(2)、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段1)
a、“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抓住“丰满”“总是”“弥漫”“阵阵”“涌向”“笼罩”“淹没”等词语。
导读:水汽真多呀,谁能把这意思读出来呢?指读,评读。
师:雾凇形成的一个条件是要有“过于饱和的水汽”,那其它地方有过于饱和的水汽为什么不形成雾凇呢?(条件2:遇冷)
师:吉林的天气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正好是最冷的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
刚才,我们通过阅读讨论,知道了雾凇的形成不是很简单的,它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课件出示:填空。只有空气中有了( ),并且( ),才能( )成美丽动人的雾凇。)
3、讨论雾凇形成的过程?
(1)师:当松花江上游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当它流经市区时,因为温度相差太大太大,所以产生了很多很多的雾气。那这雾气怎么变成雾凇的呢?(读、想、做)
课件出示: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是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方法:读、想、做
(3)师:读着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体会雾凇形成之慢)(生交流)
(4)导读:指读,评读 谁也想来试一试?(指名读)生评价
我们也来亲身感受一下雾凇形成的缓慢、美丽的过程。语速要放慢. 齐读
(5) 就这样,在我们的等候中,雾凇由银线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全都是银松雪柳了。作者的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你能读好这段话吗?(出示:“每当夜幕降临…… ”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配乐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看看他的朗读能不能把你带到一个美妙的世界。
他读得怎样?(学生评,想象)
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壮丽的景色?
(6)(播放雾凇图片陪上音乐)此时此刻,次情此景,你能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吗?你的心情怎样?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那里人们在睡了一夜后,清早,他们来到松花江畔,看到如此美丽动人又会怎么说呢?引读“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理解:这诗句是什么意思?梨花就是——
指导朗读: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惊奇)能读出这种心情来吗?
什么是“琼枝玉树”?你能从图中读懂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这琼枝玉树还美在它的——(引)“千姿百态”
你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想想雾凇是怎样的千姿百态吗?
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雾凇)
此文转载
三、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四、拓展:
有一个人也对吉林的雾凇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爷爷。1990年1月9日,他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吗?(课件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五、布置作业。
作业:
1、雾凇奇景令人陶醉,优美的课文也令人回味,想把它背出来吗?课后把它介绍给你的好朋友、爸爸妈妈。
2、选用下面的一些词,观察并描绘出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叶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雾凇)
此文转载
,《雾凇》教学设计十
tag: 教学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