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研究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认读词语。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2、出示图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它了吗?请你把它的名字写下来。强调两点水。介绍“淞江”
。用一句话说一说,我认识了( )的雾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雾凇形成的条件。
1、什么叫“雾凇”?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到相关答案。
出示句子:“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从这句话,你了解到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1)什么叫“饱和”?(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所含溶质的良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溶解了。)举
例说明:水中加糖或盐,空气中水汽。这不是一般的“饱和”,还得是“过于饱和”。
(2)“冷”也不是一般的冷,必须是在“严寒季节”里。
3、谁来读好这句话?
(二)为什么会有“饱和的水汽”。
1、是啊,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形成雾凇。在中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美丽的身影。
可是,普通的树挂厚度为0.5~1厘米,而吉林雾凇的厚度达到了4~6厘米,因此吉林雾凇成了闻名全国的
奇观。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们做个大胆的猜想。
2、猜想一:水汽最足
(1)出示2、3句,指名读。你能从中找到词句来证明“水汽特别充足”这个猜想吗?学生圈划。
(2)交流: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介绍丰满水库: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总面积为554
平方公里。丰满水库大坝高9.17米,长1080米,湖面宽550米。你能想象大坝闸门打开时的景象吗?
非但……而且……总是弥漫着……(“弥漫”是什么意思?当时市区的温度已经达到零下十几度,为什
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巨大的热能使其临寒不冻。教师表演哈气,联系冬天哈气,体会温差越大
,水汽越多。
你还能从下文找到体现水汽特别充足的词句吗?(涌向……笼罩……淹没……)
(3)谈谈你读了这些词句后的感受。出示4、5句。自由选择一处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指名朗读。齐读。
3、猜想二:温差特别大
(1)学生自由读2~5句,圈划。
(2)交流:
从当(dàng)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当年,就在本年;同一年。)当(dāng)年:指过去某一时间;指身
强力壮的时期。
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每当夜幕降临,水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
(3)谈谈你读了这些词句后的感受。指名读句子。
(4)你瞧,反复朗读,品读感悟,可以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让我们再次带着这些感受读好这几句话
。
4、哦,原来是由于吉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才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雾凇奇观。因此,吉林雾凇与桂林山
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合称“中国四大自然景观”,并成为其中最特别的一个。
(三)遇冷凝结的过程
1、那吉林雾凇是怎样“遇冷凝结”而成的呢?
2、请同学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出示6~8句,与4、5句连接在一起。
3、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慢慢形成的。)
4、文中哪些词句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慢慢的、渐变的过程呢?学生默读圈划。
5、交流:渐渐地 模糊 慢慢地 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 镀上 最初……逐渐……最后…
…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边交流,边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分句读句子。
*(1)轻声读一读,去掉“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行不行?(变化得太突然,没有渐变的过
程)
(2)轻声读一读,随意调换顺序,行不行?(渐渐、慢慢:表示一个缓慢的过程;“轻轻”表示雾气轻
)
(3)你瞧,作者遣词造句多准确呀,这是他反复推敲的结果。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咬文嚼字。
(4)谁能从这三个中选一个说一句话?
*比喻句: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从这个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齐读这一段话。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用上“先……再……然后……最后……”)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你走出家门,看到了……逐幅出示图片,让学生分别说。
2、真是(千姿百态、琼枝玉树……),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3、此情此景,用唐代诗人岑参的两句诗来形容雾凇奇特壮美的景象,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这真是“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诗人以奇特的比喻,把大雪纷飞挂满枝头的景象比作一夜春风吹开了千万棵梨花一样,使人既感到充满
寒意,而又春意盎然。而雾凇的美景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从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6、这种美、这种感情,不光是在最后一个自然段集中表达,文章的字里行间也表现出了吉林雾凇的奇特
壮美,流露出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7、请你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美美地读给大家听。(第一自然段2、3句,第二自然段4~8句)
四、小练笔
请你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雾凇》研究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tag: 教学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