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小戴海燕 发表
《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背诵。
2 通过对雾凇形成过程的的赏析,进一步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赏析雾凇形成过程。
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师生问好
2 昨天,你们的许老师带者大家去了吉林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观赏了(生齐读课题)。今天,就让我邀请我们四(4)班的孩子和我一起再去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再去观赏(生齐读课题)。
过渡:但是,观赏雾凇是有讲究的,知道吗?不知道,送给你们。
3 出示:观看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4 生交流
二 赏析雾凇形成的过程即“夜看雾”
1 夜幕下的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描写的句子。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雾凇)
此文转载
2 知道吗?“夜看雾”看的其实就是什么?
3 同学们,我们读书还要把这些不会动不会说话的文字读活了,那就要静下心来,边读边想,读出自己的感受。
请大家再去夜幕下的松花江畔,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关键是边读边想。回来后告诉大家,你感受到的雾凇形成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你又是从那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4 交流感受,随机出示,点拨,引导学生感悟并指导朗读
(1)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的,灯光,书影模糊了。
读了这段话,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的,轻轻的,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引导学生抓住“慢慢的,轻轻的,一层又一层地”来感悟,朗读。并结合一组图片。
5 看,你们已经把文字给读活了,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在你们的眼中,雾凇形成的过程是……(生齐读“每当夜幕降临……);在你们眼中,雾凇形成的过程是……(生齐读“每当夜幕降临……)。。。。。。
6 复述,背诵
孩子们,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雾凇是这样形成的。你现在就是一棵雾凇,你可以自豪的把你是怎么形成的向客人介绍。
生准备
推荐代表介绍
一起背诵
三 欣赏“晨看挂”
放映一组雾凇图片,配乐。
师: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此时,你不想说些什么吗?
四 质疑,解疑,留疑
1 孩子们,我们马上就要离开了,你不想问雾凇些什么吗?
2 再读课文解决问题,弄清雾凇形成的条件
3 我们读书就是要学会问,学会在回到文字中找答案。面对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它。
就像今天,我们就把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外,去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这样,你就会更进一步的了解雾凇。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雾凇)
此文转载http://www.lhjys.com/blog/user1/axdhy/archives/2006/4642.html
,《雾凇》教学设计九
tag: 教学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