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我来教!”--猫728

“《三顾茅庐》我来教!”--猫728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383  栏目: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三顾茅庐》我来教!”--猫728,
      有的同学因理解上的错误,认为三顾茅庐的意思仅仅是第三次去请到了诸葛亮,所以不赞成用这个词。
      此时的杨义贤站在讲台上,尴尬地笑了一下,说:“不好意思,这是我归纳的段意。我没有像大家理解得那么深刻,对不起。让我下课再研究研究。”杨义贤的“对不起”反到成了这节课的亮点,许多孩子都在日记中表扬了他这个行为。
      俞楠欣说:“我们学着学着,发现老师做的课件出现了问题。杨老师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我自己理解课文不深,所以表达不清晰了。’他这么一说,   正在偷笑的我们,一下子不笑了。觉得他是一位敢于认错的好老师。”
      胡雪道:“错了就是错了,想不出就是想不出。杨义贤能当着我们的面承认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很了不起。虽然他今天是老师,但是并没有不懂装懂,而是和大家一起探讨。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嘛!”
      小蓥写道:“杨义贤还是十分谦虚的,在给大家整理段落大意时,他疏忽了几点重要的因素,被同学指出后,挺尴尬的。我还以为他又要闷声不响地过去了呢。没想到,他真诚地向大家道歉,迎来了同学们的赞叹。这是需要勇气的。”
          孩子们的评价,我很赞同。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承认自己备课上的失误,这的确需要勇气。杨义贤的真诚给课堂添色不少。
      问他在说“不好意思”的那一刹那有什么感受时,他说:“很轻松。觉得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不像刚才那样,我对同学们的争论视而不见,其实心虚得很。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想课后再去研究研究,一定会弄明白的。”
      
      亮点二:出示“三顾茅庐的原文”
      带着同学们读“三顾茅庐”的原文,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也是同学们最肯定的一点。
      蒋纯说:“我觉得杨义贤的课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有可能黄老师也要向他学习的,就是给我们看了“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原文”,我们在书中学习的是白话文,是节选,杨义贤注意到了这一点,将古文与课文对照着学,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真正走进了《三顾茅庐》。这是课外的延伸,也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下课后,还有许多同学都趴在讲台上对着电脑读“原文”呢。他的这一个举动,激发了我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初杨义贤设计这个环节时,是这样考虑的:“我特别喜欢三国演义,想借这个机会,再把三国演义推荐给大家。再说,我们的课文太简单了,我们班的同学完全有水平读‘文言文’版的‘三顾茅庐’,所以就想到让同学们一起来读文言文,他们肯定感兴趣。不过就是这个版本比较难找,我找了三个多小时,才找到。光用‘Google’搜索一下是不行的,还得一个一个网站打开去浏览,选择好了以后,自己还要仔细地读一读,要准确地找到‘一顾’在哪儿?‘二顾’从哪里开始,‘三顾’讲到什么地方结束。要有选择性地读给同学们,不然的话,这么多字的文言文,同学读着读着肯定要厌倦的。”
      这一段话,俨然像一个老教师的口吻。杨义贤不仅仅会搜索资料,更会汲取、整合这些资料,将其好好利用,能力的确很强。
      
      最后,他还有几句感谢的话想说:
      感谢老师给他这个机会,让他能在课堂上尽情地发挥。感谢同学们能如此认真投入地听他上课。尽管这节课上得不怎么样?但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
      
      听课老师如是说:
      六1班语文老师黄燕:
      听完杨义贤的课,有两点感受。
      首先我感到很欣慰。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证明我们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强。孩子很愿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大家共享,交流的欲望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全班同学能认真地听杨义贤上课,这说明班级的学习氛围好!
      其次,让我有危机感。现代教师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需要有“智慧”与“品位”,否则,没有能力引领高起点的孩子。
      
      班主任张少华老师也来听了杨义贤的课,不禁感叹道:“压力太大了!现在的六年级学生都能像模像样地上课了。我们还怎么教?今天教书真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啊!
      
      施民贵校长说:(浙江省特级教师)
          
      同学上课,太好了!好在这份兴趣,上课的积极备课,听课的积极参与,无论是讲台上的小老师,还是讲台下的同学们,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努力学习.好在课堂民主,上课的小老师常常会坦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听课的同学常常会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也真是,本来就都是同学嘛,没有了往日老师的权威与学生的服从。
      学生上讲台,对老师是一种挑战。你看,学生对教学过程如此娴熟,足以让老师惊讶,当今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吗?常年不变的教学模式怎能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如果说今天的缺憾,同样是多多的,如本课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应该如何组织讨论,以及如何正确概括段落大意等等,都很值得进一步思考,而这正是本课最大的教育意义。
      我为学生上讲台喝彩!
      
      杨明明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很新鲜、很激动。
      曾经在这个班做过一个读《天天都有麻烦事》的采访录像。我把这个访谈录像作为我的发言附件,拿到省作协举办的“张婴音作品研讨会”上,不少老作家和省内外优秀儿童文学工作者都给予好评。觉得孩子们阅读能力强,点评到位。在张婴音的原著中,他们都用笔做了详尽的“批注”,杨义贤便是其中一位。因此,当黄老师告诉我这挑战事件时,并不觉得唐突,认为他有这个能力。
      六年级的孩子听《百家讲坛》很自然,杨义贤从中收集到他需要的信息也很正常,这是孩子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体现。
      值得称颂的是黄老师敢于接受孩子的挑战,并给孩子铺搭了展示的平台创造了表现的机会。
      正如黄老师所言,当好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今天的学生起点高,信息渠道多,某一方面的知识储备超过老师,这也是十分正常的。当然,杨义贤是属于优生行列,但是班里属于这个行列的学生大概会有五分之一,我们该如何去引领?
      孩子老师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研究的问题,如“教学要面向全体,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要给学生们充分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充分感悟”等等。孩子的败笔不正是我们课堂中的问题吗?我们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
      还想说的一点是,当杨义贤被同学问倒时,他能勇敢地道歉,因为他们确实是平等的。我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风度,因为我们的平等还只是在建立在理念上。
      用一句实在的话说,面向全体是让“学困生”合格,让优秀生发展。
      有点难,就因为难,所以的思考和实践有价值。
      
      听完杨义贤的课,经历了这件事,感触很深。便和当事人一起完成这篇报告文学。

上一页  [1] [2] 

,“《三顾茅庐》我来教!”--猫728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