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番茄太阳”》
(一)
今天早上,到王场小学上了《“番茄太阳”》一课,总起来说感触很多。
这节课是我昨天晚上才备的,此前虽然没有动笔写教案,也思考了好几天。今天去上课,听课的有20
余位,有老师,有领导,也有专家,我非常自然地把一节课上完了,总起来说,听课的同志比较满意
,评价很高。
但是,我对自己还是不满意的,虽然学生读得好,泪水也蒙住了大家的眼睛。事实上,我这样上课,
为了迎接检查,还是有些功利,还是把精彩的一面表现出来给别人看,还是有些忽略学生。
一、 个别学生喊得太多。
我上课的原则是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不重复地喊学生,让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但是,今天
我还是刻意地重复地喊了几个,所以,课堂上展示出来的是精彩的发言、感人的朗读,这一点是违背
我的原则的。
二、 教学设计“引”得太多。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选择了比较保险的设计,这种设计也许看起来很完美,听课的老师不在意的话
也不会发觉,被我引得感动起来,从而认为这节课上得“很好”。但是我心里很明白,我的教学设计
是“引生入套”,看是引导,实际是一步步地走进我预设的“圈套”里,忽视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的是学生的思维训练。
还是我的功力不够啊!还需多努力!
(二)
昨天在五班上了《“番茄太阳”》一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教学效果也还可以,但是我还是对自己
不满意,和听课的几个老师交流了一下,大家的意见对我很有启发。
一、 应该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
课堂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平常的课堂因为随意,所以反而发挥自如(当然会有粗糙的地方),我
上的公开课有的很成功,但是有些公开课上得就不够“洒脱”,听课的老师曾经这样评价:“我觉得
没有你平时上的课精彩。”平时,我同事常常走进我的课堂,听课再研讨,因为抱着“研讨”的心态
,大家都很放松,更多的是关注教学、关注学生,所以我上课没有负担。但是让别人来评价的课就不
一样了,心里稍有些负担,就关注自己了,一关注自己,说话的方式和态度就不太一样,学生也感到
别扭,课就上得生硬了。那种“隔阂感”一旦产生,这个课就上得没劲了。而“试讲”更是让我很被
动,我常常会想着自己的词和环节,反而受了限制,不敢发挥了,所以我一般情况下不愿意试讲。
关注学生什么?还是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世界观的形成。不仅仅关注老
师表演得如何,也不仅仅关注部分学生的精彩,而是真诚地把课堂让给学生,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
争取让每个学生在这个舞台上担当主角、演绎精彩。
二、 应该关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实际上是教师的二度创作,怎样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感悟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学设计表现的是一个老师的教
学思想、教学理念,没有好的教学理念就没有好的教学设计,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也就没有好的教学行
为,没有好的教学行为也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二字无法落实。
昨天上完课,我感到教学设计还是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教学理念的问题——不敢放手,引导
太多。对学生不放心,就抱着学生或变相地、不露痕迹地抱着学生走,一堂课看似上得很完满,实际
上牺牲了“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昨天上完了课,就开始琢磨,百思无解,中午在健身房锻炼
时,一边骑着动感单车,一边凝神思考(哈哈,两不耽误),最后,我再次修改我的教学设计,把学
生的“主体地位”摆放得更加明显。比如:让学生自行选择先认识哪一个人物,学生说到谁,我们就
先从谁开始教学;比如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出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比如让
学生自己读书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老师不启发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再比如开放性的小练笔,让学生
自行选择写给想写的人。这样的安排应该还可以,我也对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充满期待和新鲜感,为了
保持这份新鲜,我打算不再试讲了。
曾经很怕上公开课,现在不怕了,觉得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脑海里回顾教材、琢磨教法时,思想不
受限制、信马由缰的感觉带给我许多的自由之感。想到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学习,带给学生惊喜、快
乐、感动,我就觉得挺幸福的……
,我教《“番茄太阳”》
tag: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