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反思
第一节课结束了,自我感觉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如果说把书读正确读流利是语文的工具性所
在,那么在课堂上,老师不遗余力地叩击文本的语言,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引导学生
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就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本堂课,我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读
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走近司马迁,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效果不错。
小议“发愤”
天天和乐乐是一对孪生兄弟,现在是同校同年级不同班。这天,天天和乐乐俩都在家预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预习完了正在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天天:课题中“发愤”一词是文章的眼睛。
乐乐:我们不谋而合,全文都是紧扣“发愤”来写的。
天天:我找到的理由是: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是他
在为发愤写《史记》作知识准备。
★父亲临终的嘱托,司马迁接受,就是“子承父业”,让他应该发愤写《史记
》。
★入狱受酷刑,司马迁想到父亲遗愿,把自己的一切放在一边,发愤写《史记》,用上13年呀!
乐乐:我还发现几点:
★司马迁出生的环境与乡亲们讲得故事,耳濡目染,也给司马迁储备了知识
。
★“他四处游历,交朋友,积累大量的历史资料。”这就让他准备了实践资
料,这都是发愤写《史记》前期准备。
★最后入狱受了宫刑,忍辱偷生,他想到: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
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
部史书!最终化悲痛为力量,发愤写《史记》。
天天:对!“整整13年”、“52万字”的《史记》是司马迁用自己的毕生心血写成的
,用生命写成的。
乐乐:司马迁用一生写《史记》,我们却只用几十分钟来课文?天天,我们还应该再
去读读呀!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反思
tag: 史记 司马迁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