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案之三
1、 二泉映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的语句的意思,体会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1、播放《二泉映月》的曲子。
2、我们的耳畔再一次响起这曲折委婉的《二泉映月》,请你在这音乐声中默读课文,再一次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乐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二学习课文、体会感悟:
(一)第二――四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在和师父赏月的时候,师傅提出一个问题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小阿炳听到了什么声音没有?
3、小阿炳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4、 “奇妙”是什么意思?(神奇而美妙)阿炳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啊!早点儿听到那奇妙的声音。一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成了大阿炳,他听到了奇妙声音了吗?指名读三、四段。
5、又一个中秋夜,阿炳来到了二泉边,他听到了什么呢?
6、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阿炳的父亲说错了,还是阿炳没有长大?拿起笔,到课文里去找找关键词句
学生交流讨论:抓住“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关键词
指导学生想象: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一下。
小结: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他听到了——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7、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你从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
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
播放《二泉映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第五、六自然段:
1、 教师引读,指名读
2、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 随着乐曲的步步高升,升腾跌宕,你又听到了什么?
4、 多种形式练读第五自然段。
5、 多么动人心弦的琴声,多么优美感人的文字啊。一个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个充满苦难的民间艺人,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民间艺人,一个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他靠什么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你们告诉我他靠什么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6、 这首不朽的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享有怎样的声誉呢?
7、 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8、 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
9、 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
10、 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
三、总结全文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四、作业:用一段话给阿炳写人物简介
五、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对命运的抗争 对光明的向往
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案之三
tag: 二泉映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