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 平时生活中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并学会观察生活的一般方法与手段。
2、 通过学习,学会表现生活,提炼生活的一般方法。
3、 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能落实“写具体”的原则,并努力养成质朴的文风。
教学重点:
灵活掌握观察生活、提炼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质朴的文风。
教学设想:
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
根据需要,随机设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好风景永远在远方)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金·元好问
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写过的特点。 ——法·福楼拜
二、走进现场
(一)情景再现:吃瓜子,对大家来说不是一件陌生的事。尤其是春节的那几天,亲朋好友凑成一块,嗑着瓜子,唠唠家常。可是你留心注意过那些嗑瓜子的人们的情态吗?假如,我让大家描绘一下那时的情景,你会如何来表述呢?我们可以来试一下。下面大家先思考2分钟,快速构思一下。找两位同学读自己写的,大家讨论分析一生:几个中年妇女盘腿席地而坐,拉开了“侃”势,恰好不知是谁带来一盘瓜子,于是在滔滔不绝时手也没闲着。几个人的嘴快速地翻动,瓜子皮与唾沫星齐飞,时不时有刺耳的大笑声入耳,又突然一阵沉寂,只听见瓜子在嘴里噼里啪啦崩开的声音,不多时地上已摊开了一层白花花的瓜子皮,而几个人仍意犹未尽地把手伸向盘中,拈起为数不多的几粒瓜子。
一生:人们吃瓜子,无非就是“吞吞吐吐”,然而就在这吞吞吐吐间,尽显“唇枪舌剑”。先是手指捏紧瓜子圆端,将瓜子尖端抵于牙间,两面夹击,随着“的”“的”的两声,瓜子便命丧黄泉,手指趁机一拧,瓜子肉便在灵巧的舌头的引诱下滑入嘴中,贡献出了它对人类应做的一切,而可怜的瓜子皮却被它的主人无情地抛弃在角落,湮没无闻。人便在无声中酿成了一起“瓜子界”的“惨案”。
讨论:一生:两篇文字都能将当时人们吃瓜子的情景描绘出来,很好!但我比较喜欢第二个,因为相对来说,他写的比较详细。一生:我比较喜欢第一个。他不仅写出了人们吃瓜子的情景,而且也写出了人们谈话时的情景。一生:两篇都写出了人们吃瓜子的情景,但我以为写的还不是太具体。教师总结:三位同学分析得都不错,这两段文字都能够写出人们吃瓜子的情景来,但相对来说还是不够具体。
(二)走进名家:
这是大家笔下的人们吃瓜子的情态。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丰子恺的《吃瓜子》。找一位朗诵比较好的学生读。(文中19页)思考:此段描写好在何处?一生:写得很具体。不仅写了女人们、小姐们吃瓜子时的情景,而且也写了少爷们吃瓜子的情景。一生:写得很好。吃瓜子的一般是女人们,从来没有想过男人吃瓜子是什么样;但在这段中作者却向我们展示了少爷们吃瓜子的情景,显得比较新颖。教师总结:丰子恺“吃瓜子”可谓仪态万千,各具特色,非常生动,细致。因为他抓住了不同身份的人吃瓜子的特点,从而将“闲散的少爷们”“女人们、小姐们”的动作、神情描摹的细致传神。总之一句话,具体使得文章更有韵味。投影重要内容:不同身份、动作、神情、细致传神——具体。吃瓜子实在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小动作”,但读来是那么的生动有趣。“闲散的少爷们”吃瓜子是一种吃法,“女人们、小姐们”则是又一种吃法,其动作、神情是各不相同的。怎么个不同法,作者描写的是那么的细致传神,实在是非长期细致观察所不能。
吃完瓜子,唠完家常,也该舒展一下筋骨了。下面我们走进朱自清的《白马湖》,来欣赏一下白马湖的秀丽风光。自由诵读课本19页。问题:
白马湖的景色确实优美啊!大家考虑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白马湖的优美风光展现出来的?找几位学生谈谈看法。一生:作者写了白马湖春天与夏天的景象,比我们的写景文章强多了。因为要我写的话,我可能只会写春天或者夏天时的景色。一生:在写春天景象时,还写到了山、水、桃树与杨柳。一生:除了刚才他们两个说的之外,我还发现作者在描绘白马湖风光时,写到了晚上的景象。教师总结:
说得太好了,三位同学分析得都不错!是啊,白马湖太美了!朱自清不仅描绘了白马湖春天时的山、水、树,而且也描绘了夏天时的小湖、萤火虫等;不仅写了它晴天时的景物姿态,而且也写了雨中的景物;不仅写了月夜时的景象,而且也写了无月时的景象。可以说是朱自清对白马湖的观察,既在不同距离间,又在不同角度,更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从而将白马湖全方位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能够让我们坐在教室中就能欣赏变换万千的白马湖风光。展示重要内容:不同距离 不同角度——全方位全面,细致,是这两段文字在描写景物和刻画人物上具有的共同特点,也可以说是作者观察的特点。
具体说来,一是其观察全面细致。朱自清对白马湖的观察,既在不同距离间,又在不同角度下,更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
二是捕捉特点进行观察。丰子恺的《吃瓜子》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三、小试牛刀
仿照《白马湖》,写一段我们教学楼旁边的这一个人工小湖。展示学生习作,进行简单的分析生:
又一次站在了这里,是在云淡风轻的的午后。
沿着曲折的幽径向前,满目苍翠。偶尔会有大片的花,或灿若黄金,或粉似云霞,或绛紫如温柔的梦境。阳光如同碎银,明亮到近乎奢侈。那些花儿明媚地张扬,在小湖畔粲然绽放。
干净的木板路通向古香古色的凉亭。两旁,便是青黛色的小湖水。水面不甚宽阔却也不失静穆。静听,和风拂过耳畔。转身,看见人工湖的水面上有红色的小鱼儿欢快跃动的身影。而不远处,墨绿色水草浮动的岸边,是绵延的鹅卵石小路;浓郁的草坪上,随意地坐着几个学子,笑容满面。
简要分析:
一生:语言很好!但我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描写花时,能否再具体一些呢?用概括性的比喻来描绘花,总是有些空落。教师总结:
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顺着石板路来进行描写的。除了描绘路两旁的花外,还写到了湖水、小鱼,草坪……相对来说,语言比较优美,但从内容上来说,描绘得还不够具体。四、方法总结:
一般说来,观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多角度观察。投影此项内容观察事物,首先要解决观察点问题。观察点即观察者所处的位置与所取的角度。位置有远近高低,角度有俯仰正反,既考虑位置又考虑角度,就产生出更多的角度来。投影:观察点——远近高低、俯仰正反下面我们可以看一下课本P20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片断。先由学生诵读,然后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思考:此段文字,有几个观察点?总结: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写景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各有两个。从“有了这许多树”至“含蓄而有风度”,是写小屋和树的关系,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从“换个角度”至“轻灵而自由”,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点移到了远远的山下,为仰望远观。投影内容要点:山上——近看 山下——远观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多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来描写景物呢?一生: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小屋,使我们能够多角度地看到小屋。一生:通过多个角度来描写小屋,能够让我们想象出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小屋。教师总结:
作者之所以要选择这么多的角度来观察和描写小屋,一是为了多角度地写出小屋的恰如“空中楼阁”的特点,二是通过这样多角度的描写,充分表达自己对小屋的喜爱。或者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作者把自己对小屋的喜爱之情充分融入了这种多角度的描写中,所以作者笔下的小屋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小屋因此而获得了人格化,它也因此格外动人。展示内容要点:多角度写特点 表达喜爱之情
2.分割观察。投影此项内容把整体事物分割开来,一部分一部分观察,这就是分割观察。比如,一个剧场,我们可以把它分割为舞台和观众席,舞台又可分为前台和后台,这是空间分割,还可以作种类分割,分割之后还要注意合成。分割,是为了观察的具体细致;合成,才能保证表象的完整性。譬如让大家展示教室文化,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跟踪观察。投影此项内容跟踪观察并不要求观察者对观察对象如影随形,而只是强调观察的连续性。比如,一种动物的习性,昼夜表现不一,四季各不相同。为了弄清这种动物的习性,自然需要跟踪式的连续观察。看《梧桐》一文,可以略加分析梧桐
,苏教版高二选修《借我一双慧眼——观察、选择、提炼》教案设计2tag: , 写作,写作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