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选择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投影要注意的要点)
一是要选择最典型的材料,即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生活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文章总是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通过个性来反映共性的。材料越典型,越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越具有代表性,越能有力地表现主题。凡是有利于表现主题、突出主题的材料,就应该选用;凡是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就应该不用或少用,即使是新鲜、具体、生动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我们可以看一下课本P22鲁田的文章《木屐》。思考:文中总共写了几件“我”与木屐有关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几件事情?
答案提示:
文中一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爸爸穿着木屐在雨中背着我艰难行走,“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第二件是长大一些后,不肯再让爸爸背,但“我执拗不住”,“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第三件是“我”想达到要一双雨靴的目的,将木屐“藏在山洞里,谎称丢了”,爸爸却连夜做了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这几件事看起来各不相干,作者之所以要写这几件事情,实际上是要借这几件事来表现父子情深的主题,表达父亲对“我”的爱。
这几件事情都与木屐有关,因此由它们所表现的主题,就显得十分集中。在文章中,木屐成了作者叙事的线索,更是作者感情的一个凝结点。
二是要选择真实的材料。这一点,我们在上一节《修辞立其诚》中刚讲过,不过,我仍要提醒大家,要区分好材料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三是要选择新鲜、生动的材料。从阅读心理学来看,读者阅读文章具有选择性,新、奇、美的内容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如果材料雷同、平淡,读起来索然无味,读者势必无法读下去。材料新鲜、生动,才能表现新鲜活泼的思想。但新鲜并不仅是从未有过的事物。有的事物常人司空见惯,不以为然,若能从中发现某种新意,仍然具有新鲜感。我们仍然可以参照鲁田的文章《木屐》,本文所表现的主题是父子情深,这样的主题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似无“新鲜”可言。但作者用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几件事无疑具有一定的“新鲜感”——一是它们都与木屐有关,二是木屐本身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已不多见,与它有关的事情的“新鲜归纳”也就不言而喻。
四是要选择切合中心的材料。中心是“灵魂”,材料只是“血肉之躯”。对表现中心思想突出有力的材料就运用到写作中来,不然,再新鲜,再具体,现生动,也要“忍痛割爱”。
(二)走入现场。
1、回顾一下,你所看过的满分作文,或者看过被表扬过的同学作文,他们在选材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2、推荐关于选材的两个课件。
(三)老师授艺:
1、落实技法:
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把想像的情景写下来
把合适的材料配起来
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2、提醒注意点:
• 只选新的,不选旧的;
• 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
• 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
• 只选深刻的,不选浅陋的;
• 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
• 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
• 只选罕见的,不选常见的。
3、从书本中“觅下锅的米粒”。
第三课时
(一)如何提炼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在我们占有了一定的材料后,我们要围绕这些材料进行提炼,从而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分步投影四个要点
1.立意要正确。即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2.立意要明确。即“目标始终如一,方寸一丝不乱”,切忌头绪纷繁,枝蔓横生,什么都想说,结果什么也没有说清楚。 3.立意要深刻。即主旨不能停留在事物表面现象的罗列和分析上,应该揭示事物的某种本质。 4.立意要新颖。即主旨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不重弹前人或别人已经弹过的老调,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 那么如何来提炼文章的主题呢?
1、学会聚焦。
所谓聚焦,就是将笔力集中到一点,使材料集中、主旨明确。它的运思过程包括两个阶段。首先,要明确写作重点。面对作文题,储存在脑海里的材料一下子全被调动起来了方方面面、林林总总。这时,就要使宽泛趋向集中,集中到那些自己最熟悉、最有感受的同类材料上。如有一篇题为《校园生活谈》 的文章,作者将自己对丰富的校园生活的思考集中到一个侧面:一些中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鄙弃中国的传统文化。然后,就写作重点反映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形成了文章的主题。《校园生活谈》的主旨是:我们要抓住人类文化共同的精髓,不论它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 2.深入挖掘。
如何使文章的主旨有深度呢?就记叙性文章而言,就是要深入挖掘人物、事件、景物所蕴涵的社会含义和时代特征。就议论文而言,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事论理。一篇题为《道德教育与法制》的文章,就两个大学生参加工作后不久就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巨款为自己进行投机交易一事发表议论。作者没有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如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交易所管理不严等;而是深入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道德教育的苍白和法制的不健全,从而呼吁“要抓好道德教育和法制这两头”。这种分析对读者的启示是深刻的。 3.探求新意。
要使文章主旨有新意,就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多向立意,然后对多个立意进行筛选:哪些立意是人们常说的道理,应放弃;哪些立意是人们不曾想到的或谈论较少的道理,可作为自己文章的立意。 4、提炼典型。(三)、走进现场,感悟作品。
父 辈
悠悠青史,无不记载着父辈们的足迹,几十年来,上海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倾注着父辈们的汗水。
父辈们所做的不懈努力,是为了下一代的繁荣、昌盛,而我们下一代人,该以怎样的姿态,去保住这一份事业、这一份光荣呢?
古代文人魏征曾说过:“创业难,守业更难。”是的,创业是靠我们的父辈,而守业,更需要我们这些九十年代的生力军。只要继承父辈们爱国、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乐意创新这些美德,定使我们能接好父辈们创业的接力棒。
因而,时下的上海,为这些个美德注入了新空气。
首先,在全市的中小学教育中,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五四”青年节,市委着重强调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一些文章的学习。爱国,是一个人思想根本之所在,只有爱国,才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只有爱国,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之中。
曾记得一位“上外”的女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房东随口说了句:“女孩,你长得真可爱,真像日本人。”当时这位义愤填膺地说:“我若说你像外国人,你的民族自尊心不受伤害吗?”
是啊!民族自尊心,就是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是该为祖国报效的时候了。
其次,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出资,来赞助“希望工程”,组成“1+1”结对子活动,这更是父辈留下的,那种勤俭简朴、助人为乐的好作风的沿袭。
今年元旦,谢副市长首先提出了“希望工程”须落实到位,对福利院的孩子予以关注。省下三百元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帮助数名失学儿童恢复读书。乐意助人成为上海市民的良好品德。
是的,不管今人如何指点,后人如何评论,父辈们的优良品行,将伴随我们生活、成长,不久的将来会载入青史,代代相传。愿父辈们的优良传统永世长存,守住这份事业。
分析:(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
这是一篇较差的作文,它在审题、条理、语言等方面都有明显不足。
就立意而言,存在中心不明确的问题。作者本来想表达的中心是:“只要继承父辈们爱国、勤俭简朴、助人为乐、乐意创新这些美德,定使我们能接好父辈们创业的接力棒。”但文中的材料并不都指向这一点的,明显游离于作者试图确立的观点。
,苏教版高二选修《借我一双慧眼——观察、选择、提炼》教案设计2tag: , 写作,写作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