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边,宿舍前,校园里,几乎到处都生长着极普通的树——梧桐。这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树干粗大,最高可达
春天,梧桐开始抽叶。刚生长出来时,是嫩绿色的,一片片叶子在枝头迎着春风欢笑,仿佛在吟唱生命的赞歌。
……
冬天,梧桐树落光了叶子,孤零零地立在寒风中,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梧桐树的四季变化,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教师提示:作者细致观察了梧桐树的形态、木质、功用,还观察了它的生长变化过程和规律。由于观察的方法得当,摄取了有关的材料,因此准确介绍了有关梧桐树的知识。投影:形态、木质、功用 生长变化过程和规律
4.比较观察。投影此项内容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才能鲜明地显示出来。比较可分为纵比和横比。纵比是观察对象自身不同阶段的反映、表现的比较。横比是不同观察对象在同一时期或同一环境下的相互比较。投影:纵比 横比小试牛刀:
掌握了这四种方法,是否就能在观察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了呢?我们大家朝夕相处,对于每一位同学可以说是观察的相当细致了吧。但能否非常准确的说出每个同学的特点呢?5分钟展示成果,看一下,可以猜猜写的是谁?为什么?片断一:他有一个帅气的面孔,鼻梁很高,一双不太大的眼睛,显得却很明亮。他身材高大,魁梧,肌肉发达。头发浓密,脸上依稀有些小痘痘。
片断二:他的身材很高,长得比较健壮,肌肉发达。他的头发比较稀,依稀可以数得出来。他的眼睛虽然不大,但却很有神,一副宽边眼镜又增添了一丝儒雅之气。课间他是最活跃的,但课上精力却很集中。他笑起来很美,尤其是他那一对小虎牙。
分析讨论:一生:对于片断一描写的人物很难判断,我们班的高个男生似乎都有一些特点符合;片断二描写的人物有鲜明的特征,可以推断。 教师总结:第一篇描写的是较普遍性的特点,没有个性,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具体的人。第二篇则抓住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即观察中选准了观察的角度,抓准了某同学个性特点。这样看来,我们在观察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两点: 1.观察要捕捉特点,即选准观察的角度。观察事物时,要善于探幽索微,捕捉特点,因为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壮士,个个栩栩如生而又性格各异,正是施耐庵在生活中努力把握人物个性的结果。
2.观察要加强情感体验。投影此项内容观察者在观察中一定要加强情感活动,精细地体验这种情感活动,在观察某一场所、某一事件或某一景物时,不仅要注意具体的景物、人物或事件的发展,还要努力感受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气氛和情调,以保证作者在行文时找准文章应有的基调,为写出某种韵味提供基础。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下课本P21贾平凹的《静虚村记》。 学生自由诵读,仔细体会文中的感情。 教师作一关于此文的提示: “静虚村”是西安市郊一农村,“素称城外之郭”,贾平凹曾经租居其中以便于专事写作。“静虚村”是贾平凹自己给村子的命名,“静”“虚”二字凸显了他所崇尚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在这篇文章里,有一个最突出的闪光点就是心境的平和。孙犁在《再谈贾平凹的散文》一文里就声称自己最喜爱这篇《静虚村记》,认为它“处处给人一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光亮和煦,内心幸福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足以表现我们的伟大时代的祥瑞之作”。
以投影孙犁的相关评价。
五、名著片断欣赏
1.夜晚降临了……噢,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会把夜的全部魅力美妙地描画出来!我会描画整个密尔格拉德沉入睡乡;无数星星不动地眺望着它;普遍的静默被远近的犬吠所打破;……房屋的白墙被月光照亮着,越显得白,浓荫摇曳的树木越显得阴暗,树影落在地上,越显得黑,花和沉静的草越显得芬香扑鼻。蟋蟀,这些骚扰不停的夜的骑士,从各处角落里一齐发出爆烈般的歌声。 (俄·果戈里:《两个伊凡的吵架》)
2.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叠纹,真令人神清气爽。 (清·曹雪芹《红楼梦》)
3.露水下来了,夜凉如水,星斗满天;小小的南风把新割的稻草的芳香,才翻的田土的气息,吹进人的鼻子里。蝉娘子在树上鸣噪,还夹杂着近边牛栏里牛嚼干草的声音。 (周立波:《山乡巨变》)
赏析:这三则材料都是描写夜晚景色的,由于作者观察视角的不同,三种景色各具特点。第一则以声音和色彩(黑白)来衬托夜的魅力,真可谓有声有色;第二则描摹池塘中夜晚月亮的皎洁,情景交融;第三则充满农舍附近夜的气息,让人感到夜晚生命的律动。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后,在每个片断后投影分析的内容要点以上是关于观察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选择材料、提炼主题这一问题。
六、老师授艺:
在生活中如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1、 调动各种感官的作用。如果来到一个风景点,单靠看到的绿树红墙,飞鸟游鱼,不免单调。如果我们加上鸟的各种鸣叫,优美的乐曲;加上清新的空气,幽幽的花香;加上徐徐拂面的小风等等,生活就会丰富多彩,全面生动得多了。开放各种感官,就可以多侧面,立体的反映生活。古人的先例不妨看看,各用了什么样的感官?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踏花归来马蹄香暖风熏得游人醉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里送给大家一个观察方法口诀: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
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
观察事件要连贯,生活细节细体验;
观察人物抓特点,神态动作和语言;
典型特征细心看,突出特点要记全。
观察景物要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
形状颜色和气味,联系生活多想象。
定点观察按空间,时间变化分阶段;
动点观察写游记,地点变化要牢记;
抓住特点和重点,景物特征记心间;
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
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
静态动态要联想,联系生活举事例。
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
外形结构与作用,分类观察均须记。
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
对照特点多联想,联系生活多想象。
眼中有情笔生趣,拟人观察很容易;
万事万物皆有情,联想想象观具体。
观察不怕根基浅,窍门就是天天练;
恒心架起通天路,勤奋攀登智慧山。
观察积累素材丰,“五觉”体验妙无穷;
学会观察写文章,妙笔生花笔生风。
2、 要记观察笔记。记笔记可详可略,这是锻炼笔力和积累写作材料的好方法。
3、 提前了解被观察事物的有关知识。可以让感情融入到写景作文中去,增加历史的积
淀,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吸引读者。
4、 注重人物的观察。
我们学过好多名家作品的人物。鲁智深,孔乙己,老王同志,杨二嫂……
有一位同学这样描写一个姑娘:“她像刚刚绽开的花朵,以奇妙的色彩和芳香吸引
着天涯海角的蜂蝶。”这些描写挺花哨,可这个姑娘并不具体,没有特征,没有音容笑貌.gmf 再如有同学这样去描写自己的爸爸“脸如重枣”“声如洪钟”。这种武侠书上的描写,读后让人哭笑不得。
第二课时
一、如何选择材料,提炼主题。
(一)选择材料方法总结:
通过观察,占有材料后,我们还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提炼。因为写具体,并不等于像照相机那样将生活不分主次、不分巨细的照抄,而是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一般情况下,选择材料和提炼主题是同时进行的。
选择材料、提炼主题要坚持围绕主题选材的原则。选择材料必须以能否表现主题为标尺来决定取舍。因为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凡是有利于表现主题、突出主题的材料就应该选用。因为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之躯”。
,苏教版高二选修《借我一双慧眼——观察、选择、提炼》教案设计2tag: , 写作,写作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