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煽风点火》备课资料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煽风点火》备课资料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828  栏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标签: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煽风点火》备课资料,

煽风点火

画外音:在上一集王立群先生讲到,公孙弘是汉武帝时期十三位丞相中很特别的一位,他有才又敢于进言,同时又精于种种逢迎之术,深得汉武帝的赏识。但是,被汉武帝称为“社稷之臣”的汲黯却接连两次在朝堂上揭露公孙弘是个伪君子。面对汲黯的两次告状,公孙弘理应非常愤怒,但是他却大反其道,在汉武帝面前对政敌汲黯大加赞美,大唱赞歌。公孙弘果真是一位心胸宽广、不计私怨的贤臣吗?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记述和评价他的呢?

汲黯的两次告状,他告的都是御状,都是当着汉武帝的面告的,这两次御状都是触及了公孙弘是不是一个可信任的人,可以说是信任危机。但公孙弘却两次逢凶化吉,那么公孙弘心里边是不是真的把这个包袱,也就是把两次告状的汲黯这个包袱放下来了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看。《史记》有一篇叫《乐书》,据史学界的考证这个《乐书》并非是司马迁的原作,但是《乐书》中间记载了一首歌很有名,这首歌是汉武帝得到了西域的一匹宝马,叫天马,所以汉武帝就写了一首《天马歌》。《天马歌》不长,一共有四句,“天马来兮来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这个歌的意思是说西方的天马历经万里来到了大汉之国,而大汉呢是个有德之国,所以四夷的人都宾服于它。当然,汉武帝写《天马歌》的时候非常兴奋,因为它对西域的开发其中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得到西域的天马。但是,当汉武帝满怀兴奋写《天马歌》的时候,汲黯在旁边。汲黯在旁边听见了以后,汲黯当时就批评了汉武帝,他说凡是王者作乐,就是做君王的人你要写歌,一定要上要承继祖宗,下要感化万民。但是你写了这首歌,既不是承继祖宗,又不是感化万民,这个歌要把它配成乐来演唱实在是不合适。所以这个汉武帝正在兴头上汲黯是一盆凉水浇上去,汉武帝当时就楞了呆了,这个时候还有一个人在场,公孙弘。公孙弘一看汉武帝作了《天马歌》正在兴头上,汲黯来了一盆凉水,公孙弘觉得机会到了。公孙弘抓住机会说了七个字,这七个字是“黯诽谤圣制,当族”,说汲黯这个人啊诽谤皇帝制作的乐曲,应当灭族。所以公孙弘这个人不得了,我们上一集讲过,公孙弘两次面对汲黯的告御状他都能化解了,显得非常碱度。但是这一次公孙弘倒是露出真相了,汲黯的一番话他马上奏上去,而且最后是两个字“当族”,应当判为灭族罪。我们从这里能够看出来,公孙弘绝不是一个肚里能撑船的丞相,不是一个大人大量,他所有的大度都是一种伪装,一种假象,是一个作秀。那么汉武帝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呢?汉武帝这个人杀大臣是非常有名的,我们讲过汉武帝在他一朝五十四年中间,除了第一任丞相是汉景帝留下来的卫绾以外,其他十二位丞相死在他手里六个,杀大臣是非常有名的,但是他惟独对汲黯非常的宽容。他这一次也是一样,很不高兴,但是他沉默,没有杀汲黯。这件小事我们看到了三个人,汲黯的耿直忠诚,公孙弘的阴险狠毒,汉武帝对汲黯的宽容,看到了三个人的品格。同时我们从这件事件看到了公孙弘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人,公孙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公孙弘是一个不把仇恨写在脸上的人,也是一个伺机,就是一有机会就直取命门甚至于要灭对方全族的人。我们再看公孙弘咬了汲黯一口,他满以为这一口一咬汲黯就完了。但是汲黯竟然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公孙弘怎么办呢?公孙弘很精明,不再咬第二口了,适可而止。这个适可而止,其实公孙弘是很恨汲黯的,他只咬一口,本以为这一口就致敌于死命,一看不能致敌于死命不再咬了,适可而止,这个也很不得了,因为他要再咬一口的话,他的伪善、他的凶残就暴露了,他只咬一口。那么,下面将来他还咬不咬汲黯呢?那就再等机会。

画外音:根据王立群先生的分析,可见公孙弘绝不是一个宽容的人,而是一个可怕的人。大汉英才辈出,特别是在汉武帝广纳天下贤良的政策之下,不少的奇才都被召入宫中,威胁公孙弘相位的又何止汲黯一人,在公孙弘的杀人名单中有一位很特别的受害者,他的聪明才干远在公孙弘之上,而且很深得汉武帝的宠爱,但是公孙弘但成功地除掉了他,这是为什么呢?这位才高八斗的受害者到底是谁呢?

所以公孙弘翦除政敌的计划并没有就此停止,除了汲黯之外,他又盯住了第二个人。这个人就是我们下面即将讲到的主父偃,那么主父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主父偃的早年跟公孙弘差不多,早年也很坎坷。主父偃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特别不好能够,他当年在齐地游学的时候,当年齐地的读书人都讨厌他,排挤他,他后来没办法跑到燕国、赵国、中山国去,到那儿后人家又讨厌他,又排挤他,就是他走到哪儿人家都烦他,所以主父偃就待不下去了。最后主父偃在元光元年,主父偃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西入函谷关,他去找谁呢,找卫青。他觉得卫青是皇帝的小舅子,他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可以通过卫青来得到重用。结果卫青也多次向汉武帝进言,但是汉武帝不听,所以主父偃到达京城开始也不顺,最后主父偃在京城落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谁也不待见他,带来的钱也花完了,就是方父偃已经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了,主父偃最后只剩下一条路,铤而走险。他那个铤而走险就是他给汉武帝写了一道奏章,这个奏章非常奇特,按照《史记》的记载,是朝呈暮见,早上呈报上去晚上汉武帝就召见他了。这就是主父偃的机遇了,这个奏章究竟是什么内容《史记》记载得不详,说奏章一共写了九条,其中八条是关于法律的,其中有一条是关于对匈奴作战的,这个对匈奴作战的还是主父偃不同意对匈奴作战的,最主要内容就是他不同意对匈奴作战。而这个意见刚好和汉武帝的意见相反,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因言废人啊,汉武帝没有因为他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对,召见了他,同时被召见的还有两个上书的人,这两个人也是反对对匈奴作战的。汉武帝见到这三个以后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说你们这些人都跑到哪儿去了,为什么我和你们见面这么晚呢?这个话说明汉武帝对这几个人非常器重,当然,同时被召见的三个人中最受器重的是主父偃。这个主父偃尝到上奏章的甜头了,主父偃就是隔几天一道奏章,隔几天一道奏章,这个奏章一上来就中汉武帝的心思,所以汉武帝见一道奏章就提拔他一次,再见一道奏章再提拔一次,一年之中提拔了四次,所以主父偃迅速地飞黄腾达了,发达了。

画外音:主父偃一年之中被连着提拔了四次,成了皇帝身边红得发紫的大红人,于是丞相公孙弘也就把主父偃视为了头号敌人。然而要除掉主父偃这样一位皇帝身边红极一时的宠臣,肯定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当公孙弘苦于无处下手的时候,天赐良机,远在齐国发生的一件丑闻成了公孙弘攻击主父偃的最大机会,这究竟是什么丑闻呢?主父偃虽然是齐国人,但是离乡多年,早就没有什么关系往来,他又是如何跟齐国丑闻牵扯上关系的呢?

武帝时期齐国的国君当公孙弘在世主政的时候,这个时候齐国的国君是齐厉王。齐厉王的母亲呢是纪太后,纪太后也想学当年吕后那样的做法,把齐厉王的表妹许给了齐厉王,但是齐厉王并不喜欢他的表妹。然后,纪太后就想了一个办法,纪太后让自己的女儿也就是齐厉王的姐姐去处理他的后宫问题。所谓处理后宫问题就是让齐厉王的姐姐到他的后宫去,把齐厉王和后宫的宫女隔绝起来,断绝交往。她们这样想的,如果齐厉王和后宫的宫女没有交往了,他身边只剩了一个女人,那他俩的夫妻关系不就好了吗?本来是这样想的,结果呢出了一个大事。这个大事就是这个齐厉王不遵从道德规范,他姐姐去帮他处理问题,他和他姐姐出问题了,齐厉王和他的姐姐出现乱伦关系。这个事情发生以后,这个绯闻就传开了,因为这个绯闻是包不住的,就传开了。也就是这个时候,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很希望自己的外孙女找一个诸侯王做女婿,想来想去呢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齐国出身的宦官叫徐甲,这个人在王太后身边做宦官,这个人就给王太后建议说,他说我是齐国人,我对齐国很熟悉,你不如让我到齐国去说服这个齐厉王,就把你的外孙女嫁给齐厉王。王太后一听当然很高兴了,因为齐国当时是一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徐甲想通过这件事情在王太后面前邀宠,这个事一说王太后挺高兴。这个徐甲就准备动身,但是这个事情做得不甚秘密,被谁知道了,被主父偃知道了。主父偃知道了就赶快找这个徐甲说这样吧,假如你这件事办得顺利的话就捎带着把我的女儿也送入齐国的后宫。徐甲听了以后就觉得顺手牵羊的事,就答应了,连眼睛都没眨就答应了,答应得很爽快,主父偃也很高兴,就单等着他女儿的好消息了。这个徐甲到了齐国以后就先放了一个口风,试探

[1] [2]  下一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煽风点火》备课资料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煽风点火》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tag: 资料  中学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灌云县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