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识记“所以”“豪杰之士”“高格”“蓦然”“阑珊”“遽”等字音字形字义。
2.通过探究,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区别,领会“入”与“出”的关系,领会“三境界”的含义。
3.通过学习,能以境界说的相应观点鉴赏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疏通字词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圈记生难字词
2.落实以下字词释义
(1)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高格”
(2)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所以”
(3)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豪杰之士”
(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阑珊”
(5)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 “遽”
三、读出自己
(一)初读印象
1.问:刚才读完《人间词话》十则,你对《人间词话》有一个什么样的初步印象?有哪些疑问?
老师明确研读方向:第三、第七、第十则
(二)精读品味
2.研读第三则
(1)学生齐读此段
(2)请学生谈谈对此段的体会,有什么疑问
(3)“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王国维如何解释的?)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情在景上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情在景下
(4)相关诗词
见课本注解
(5)“无我”是否真的没有“我”
3.研读第七则
(1)请学生推荐一位同学读此则
(2)问:这一则说的是什么内容?>
(3)如何理解三种境界?
相应诗词见课文注解
4.研读第十则
(1)老师读此则(有激情一点)
(2)“出”与“入”的关系
(3)启发
(4)展示江苏06年高考题,推荐学生读一些高考优秀作文
四、读出问题
1.质疑:为什么举“无我之境”只举了诗歌,而不举词作?难道词中没有一首能达到这种境界吗?周邦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极佳。(王国维也有评价,“此真得荷之神理者”)柳永“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极佳。
2.质疑:“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是否笔误?
3.“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似乎太绝对。至少清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就很不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 课文中多次出现“境界”一词,其内涵是否一致?应该怎样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
五、总结
以一首诗做结。
六、课后作业
1.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全文,进一步感受大师风采
2.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tag: , 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小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