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杜牧《早雁》教案2

杜牧《早雁》教案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28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杜牧《早雁》教案2,

早雁

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关注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情怀。2.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3、背诵。

教学重点:上述1、3

教学难点:上述2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了解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唐文宗大和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为弘文馆校书郎,人江西、宣歙观察使幕和淮南节度使幕,后入朝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曾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人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杜牧诗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二、知晓背景。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命运充满关切。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此处用为象征手法。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四、研讨诗歌:(一)分析首联“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想象雁遭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

1、解释大意: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常借秋天狩猎之机,乘中原地区军民并无防范情况时突然袭击,其罪魁祸首当然是其贵族统治者。

2、此联哪些词语表现了大雁受攻击时的情景?

——“惊”和“哀”。写出大雁群飞无序之状和叫声凄惨。

(二)分析颔联“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想象雁失群后南飞途中情形。

讨论:当孤雁飞过长安上空时,诗人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景象?

明确:长门灯光暗淡,只有孤雁的数声哀鸣,形单影只,景象凄凉。

(三)颈联“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讨论:1、为何来年春天大雁不能追随春风北归?

明确: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明春雁儿们又怎能随着春风一一重返故乡呢?

2、春风还暗指什么?

——据《资治通鉴》载,回鹘南侵时,唐朝廷“诏发陈、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这里的“春风”含有对朝廷的军事努力效果的怀疑和微讽。

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告知雁儿们,不要厌恶南方人迹稀少的地方,因为这里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潇湘,潇水,湘水,均在湖南。相传深秋北雁南飞到衡山回雁峰就不再南飞,潇湘一带是大雁过冬的地方。唐代文学家王勃也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诗句。但并不一定以此地为一严格界限,有的可能只飞到长江流域,有的可能飞得更南。

五.鉴赏要点。

1、象征方法的运用。表面写雁,实为写人,即把逃避回鹘南侵的边民写作四散的早雁。

2、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全诗通过写雁来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亦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

六、作业。1、抄写并翻译;2、完成《第二课堂》相关的题。


,杜牧《早雁》教案2
《杜牧《早雁》教案2》相关文章

tag: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