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润泽滩阙遇友》学案
『温故』
一、为加点字注音
杜媺 老鸨 谄笑 囊箧 金钏 鸾带 贫窭
薄赆 愀然 黜逐 钟馗 亵渎 诟骂 发髻
读书在庠 游资已罄 衣衫褴褛 收佐中馈 疏不间亲
二、书面作业《基础训练》
字形:纳粟入监 山水之费 萍水相逢 仓猝难犯 说得入港 命之不辰
词义:因在京坐监( ) 游资虽罄( ) 倘能玉成( )
三、知识链接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 ,作者 ,是 代著名
文学家、戏曲家,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 ”。他的代表作有白话小说《 》《 》《 》,合称“三言”
『知新』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和方法
诵读,鉴赏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塑造形象所用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改变了传统的商人重利、言利不言义的观念,赞颂友谊,谴责背信弃义的行为。
二、学习重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学法建议】 在把握主题、理清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评析某些人物心理独白的语段。
三、知识网络
1、【文题背景】
《施润泽滩阙遇友》选自《醒世恒言》,由明代冯梦龙编写,具体内容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文题背景”。本文是“三言”中最具有明代中叶时代特征的作品。明代嘉靖到万历年间,我国江南特别是长江三角洲一带,出现了封建经济相当繁荣的景象:许多新兴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以丝织业为主的手工业生产飞速发展。本文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城镇的繁荣状况以及手工业者的思想、情感、愿望,是“三言”中唯一从经济领域描写手工业者的作品。
2、概括故事情节
施润泽出脱绸匹后拾得银两包裹一个,先是庆幸发财做起发家致富之梦,后经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将包裹完璧归赵,并最终分文不取的送还失主朱恩。之后,施润泽为弥补短缺的桑叶与他人一起过洞庭湖买桑叶并因而重逢朱恩,朱恩知恩图报坚持把自家的多余桑叶送给恩人施润泽并且两人结为兄弟和亲家。与此同时,其他过湖买桑之人除一人之外皆因翻船葬身鱼腹,最终施润泽因掘地得金,富冠一时。
3、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施润泽拾金不昧)
第二部分:第6——18自然段(施润泽滩阙遇友)
第三部分:第19——21自然段(施润泽掘地得金)
4、【小说情节结构】
施润泽拾金不昧
施 鸡鸣报警 好
润 人
泽 到
滩 施润泽滩阙遇友 底
阙 得
遇 便
友 过湖翻船 宜
施润泽锄坑得银
5、【感受鉴赏】
①、施润泽的形象。
施润泽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商人,当他拾到六两多银子时,善良的本性战胜了贪欲,于是守着这银子,苦苦等待失主来认领,表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质,不要失主感谢,表现了他的豪爽义气,巧遇失主朱恩,写出了他的真挚情谊。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反映的是商人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的精神面貌,歌颂了小手工业者拾金不昧的品德和患难相助的友谊。
②、施润泽拾银时的心理活动。
当他拾到六两多银子时,“心中甚喜”,为防别人看见还须“连忙包好”,“揣在肚兜里”。这只是本能的想法,还来不及进行细致刻画。在回家的路上,有了充裕的时间,拾银后最初的惊喜心情也以及落潮,才进一步具体打算起来:“有了这银子,再添上一张机,一月得出多少绸,有许多利息。”甚至盘算十年后能翻出多少,真实地写出了施润泽作为一个商人的善于计算的特点。但他又回过头来,替那失银的人想,他也许是个跟我一样的小经纪人,这两锭银,就是他的养命之根,就会破家身亡。善良的本性战胜了贪欲,于是守着这银子,苦苦等待失主来认领。这段心理描写,细致、真实,层次清晰,很好的表现了小手工业者施复品质的高尚、心地的仁厚,改变了传统的商人重利、言利不言义的观念。
③、把握文章主题
通过施复拾金不昧的故事以及他和朱恩之间的交往,表现了明代中叶手工业生产者的思想、感情、愿望,赞扬了他们忠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可贵品质、道德情操,歌颂了劳动者之间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易)
但残酷的社会现实,造成小手工业者在重如磐石的封建势力压迫下,将强烈的发展愿望寄托在“好人有好报”上,从而就不可避免的宣扬了因果报应这一消极的思想。(难)
【一般格式:本文通过……表现了……歌颂了……”】
知识运用部分
一、【积累整合】
1、识记字音
嘉靖( ) 机杼( ) 商贾
tag: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