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超然台记》原文和译文(含练习)

《超然台记》原文和译文(含练习)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555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超然台记》原文和译文(含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超然台记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苟:苟且
   B. 人之所欲无穷 穷:尽
   C. 美恶之辨战乎中 中:心中
   D. 如隙中之观斗 隙:缝隙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皆以美于徐公
   B.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B. 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
   C.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D.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B.第二自然段说明人们从“求福辞祸”的愿望出发,反而得到“求祸辞福”的结果,一是因为人的欲望无限,但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有限;二是求福辞祸、取美去恶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斗争过程,三是在这种选择中,人心“游于物之内”,必然受物的支配和蒙骗,所以往住得到相反的结果。
   C.第三自然段先叙由杭到密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怎样超然自处,优然自乐;再写修葺旧台和登台眺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息宴饮的快乐。
   D. 全文前半记叙、议论,后半才写景、抒情,逐渐说到超然台,然而全篇洋溢“超然”之情,文章构思很独特。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2分)
   译文: 
   ⑵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3分)
   译文: 
   ⑶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3分)
   译文: 
   
    11.【答案】A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单音节词语。A“苟”在文中是 “如果”的意思;其余三项均符合语境义。
   12.【答案】D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得意义和用法。 A项第一句中“以”是连词,翻译成“因为”;第二句中“以”为动词,翻译成“认为”,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B项第一句中“之”是助词;第二句中“之”为代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C项第一句中“其”,是代词,翻译成“它们的”;第二句中“其”为作语气副词,翻译成“多么”,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D项两句中“焉”都是句末语气助词,用法完全相同。
   13.【答案】B
   【分析】此题着重考查古今词语的含义的辨析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B项中的“反复”是动词,可译为“反复不定”,现在的词性是副词。
   14.【答案】D
   【分析】此题是针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前三项正确,D项中“全文前半记叙、议论”的说法有误,全文前半只有议论而无记叙。
   四、(18分)
   15. 【答案】⑴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外物却是有限的。
   ⑵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地方来做知州,舍去坐船的安逸,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
   ⑶从台上向南望去,是马耳山、常山,它们忽出忽没,时隐时现,若近若远,也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
   【分析】文言翻译,首先要坚持一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考生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要注意强化两个意识:①语境意识,即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②分点意识,每一个知识点往往是0.5分,句式或修辞表达点1分,切忌笼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评注】文言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对于考生升入大学以后的继续深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文言文的阅读多年来一直是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文言文的学习不应该满足于掌握句子的整体意思,而应该把重点落实到句子内部重要字词的理解上,以便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文言文的学习还应该重视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古汉语所特有的句型,以及词类活用等知识。本题在取材上选用了较为浅易的文言文,分别考查学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同时又注意考查学生在筛选文中的信息,以及理解语句意义,归纳内容要点方面的能力。


   【文言文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1] [2]  下一页

,《超然台记》原文和译文(含练习)
《《超然台记》原文和译文(含练习)》相关文章

tag: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