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粤教版选修《王维诗四首》(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教案2,
前二句“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写送行之地的景色。渡头、杨柳,显出送行和分别已在眼前。唐人有折柳送别习俗,此处烘托了送行之时的气氛。行客稀,可见渡头之冷清,反衬出离别的伤感。后二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写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媚,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
3.鉴赏要点此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奇妙的比喻联想,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思联系起来,达到景与情合的境界,而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诗中既写出了与友人深厚的友谊,也将抽象的惜别之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仿佛友情绵长,充塞于天地之间。
4.问题探究王诗中“临圻”,应是地名,今址难详,或是“临沂”之误。临沂,晋时为侨置县,在今江苏江宁东北十五公里处,恰与诗题“归江东”吻合。(四)观猎
1.基本解读这首诗写一次打猎场面,其中蕴含着诗人的豪情壮志。(主旨)
诗的首句“风劲角弓鸣”未写人,先写声。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声相应:风声由弦之震响而听得,弦之声由风之劲疾而更震耳。次句“将军猎渭城”才写射猎的主人。此联先声夺人,如沈德潜说:“起手贵突兀,王右丞‘风劲角弓鸣’、杜工部‘莽莽万重山’……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说诗啐语》)“起二句若倒转,便是凡笔,胜人处全在突兀也。”(《唐诗别裁集》)
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写狩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地点是在渭城,渭城为秦时咸阳故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平原草枯,积雪消尽。“鹰眼”因“草枯”而能更准确观察猎物,猎物绝无逃脱之机;“马蹄”因“雪尽”而略去阻碍,策马追赶更为迅捷。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紧承“马蹄轻”而来,新丰市在今陕西临潼,为唐时著名产酒之地。“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新丰市与细柳营,二者相距三十余公里,此处泛指军营。二句表示将军归猎之迅速,有瞬息千里之感。尾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其中射雕之典,出自《北齐•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射猎时,于云中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后用来形容那些膂力过人、箭法高超之人。
2.鉴赏要点①此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狩猎时风劲鹰疾,气氛相当之紧张;猎后风定云平,猎手们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写景都是为了表达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见出感情的消长变化,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②全诗结构巧妙,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间流转自如。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起处须有嵝增之势,收处须有完固之力,则中二联愈形警策。如摩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倒戟而人,笔势轩昂。‘草枯’一联,正写猎字,愈有精神。‘忽过’二句,写猎后光景,题分已足。收处作回顾之笔,兜裹全篇,恰与起笔倒人者相照应,最为整密可法。”③遣词造句用得准确精当,“枯”、“尽”、“疾”、“轻”、“忽过”、“还归”,体物精妙,传神。
上一页 [1] [2]
,粤教版选修《王维诗四首》(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