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个词语的解释
1.“先生不能,先生留”“能”在这里是动词,是胜任的意思
2.“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前“而”在主谓之间,加强语意,后“而”表句子中间的转折
3.“谨奉社稷而以从”“奉”是恭敬地拿着的意思
(四)课外作业:
调查当地一位革命烈士(或英模,或老干部)的生平事迹,写一篇人物传记
要求:①详实调查,尽可能占有丰富材料②材料要筛选,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材料③详略要得当④要运用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方法⑤恰当运用人物之间的衬托手法
参考答案:
1.①一道
②xi4n同“现”
③胜任
④b等到
⑤w)羞耻
⑥恭敬地拿着
2.①A
②D
③C
④B
⑤C
⑥D
3.详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教学参考书》
(五)作文讲评(略)用1课时
〖小资料〗
(一)《史记·
《毛遂自荐》一文寥寥数语,就将毛遂这一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其中表现人物的一些方法,值得推敲
一、人物的出场不同凡响《毛遂自荐》可以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其开篇并未象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先交待人物的籍贯,而是渲染的一种紧张的气氛秦军大兵压境,赵国于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前往但“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在这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赞于平原君”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后,与楚国的盟约迟迟不能订下来,“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此时,其他的门客一致推举毛遂,毛遂于是“按剑历阶而上”可见,作者在人物的出场上作了精心的布置,可谓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学生的作文中,如何合理地安排人物出场,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二、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一用其他的门客衬托毛遂当毛遂挺身而出后,“十九人目笑之而未发也”显然瞧不起毛遂但到楚国后,“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先抑后扬,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在盟约迟迟不能确定的时候,十九人一致推举了毛遂这又进一步表现了毛遂不同一般二用平原君衬托毛遂“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与毛遂的三言两语,“遂定从于殿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毛遂的胆识和辩才平原君从开始不信任毛遂到最后“胜不敢复相士”,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又从侧面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可见,对比衬托的运用,是本文刻画毛遂的重要手段而在学生的习作中,表现人物手法的单调成了一个通病,所以文中对比、衬托的运用,很值得我们引导学生加以推敲,运用
三、语言的个性化平原君以锥处囊中为喻,说毛遂没有才能而毛遂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自己并未处囊中,如果有机会的话就“非特其未见”而是“颖脱而出”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毛遂说服楚王时的一段话毛遂首先是压之以“力”:“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一下子震住了楚王再激之以“耻”:“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最后动之以“利”:“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三言两语,将盟约订了下来毛遂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辩才而在学生的作文中,写到人物的语言时,往往是一些套话,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因而本文语言的个性化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所以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领悟对人物刻画的方法上,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tag: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