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流程:
一、课前汇报
师:请下一组组员来进行课前汇报
生:略
二、定向导学
1、 了解散文的特点
2、 通过对各段落的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研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问题
1、 作者眼中的北平“动人”之处何在?
2、 文章描写“动人的北平”采用了什么角度?
3、 作者是怎样把“散”有机的整合起来的?
4、 品味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生:汇报
四、精讲点拨
1、作者眼中的北平“动人”之处何在?
明确:1、自然风光;2、城市景象;3、街巷院落风光;4、贫民生活景象;5、文化气息
2、文章描写“动人的北平”采用了什么角度
明确:意在写北平全貌,各种景象、各色人等尽收眼底,把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小景小物尽情地描绘出来。局部看时微观的,但放在一起就是整体的。
3、作者是怎样把“散”有机的整合起来的?
明确:用“总-----分”的结构,第一段为全文总起,提纲挈领。统领全篇,余下各个段落是第一段的分述;其次,文章围绕北平的“性格”-----老成、豪爽、包容、守旧融新等老邪,尽管写的开,但在精神上聚得拢,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4、品味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特点:1、形象化的语言;2、抒情的语句,多以第一人称,让人身临其境
五、归纳总结
1、 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所得
2、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
3、 林语堂散文语言的特点:1、形象化的语言;2、抒情的语句
六、有效训练
以《动人的家乡》为题,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你眼中的绥中
板书 动人的北平
林语堂
形散---------神聚
包罗万象 热爱
反思
课题
动人的北平
第1课时
整理人: 丁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林语堂;2、培养学生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来体会北平“动人”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和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本国文化的热情。
重点
分析文章的段落
难点
散文神与形的表达方式
教具
教学要点:
1、 整体感知课文,初读课文
2、 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分析
3、 分析文章的段落,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特别关注:
分析文章的段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知识链接:
作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求学经历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并在《语丝》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论士气与思想界之关系》。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出版《大荒集》。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 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作业:
下节课汇报《动人的家乡》
tag: 教学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