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阅读《心术》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兴:兴起。
B.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侮:侮辱。
C.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支:支撑,对付。
D.冠胄衣甲,据兵而寝 据:拿着。
2.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B.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C.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D.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夫惟义可以怒士 B.丰犒而优游之
C.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D.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
5.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谨烽燧,严斥堠 B.邓艾缒兵于穴中
C.知此者,可以将矣 D.冠胄衣甲,据兵而寝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B.而又以敌自尝
C.夫惟养技而自爱者 D.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2).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六、
1.C(A.兴:突然出现;B.侮:轻视,轻敌;D.据:靠着,枕着。
2.D(运用;A.打仗;军队;B.将领;将会; C.本来;巩固;)
3.B(A.“上”通“尚”;C.“殆”通“怠”;D.“校”通“较”。 )
4.C(A.怒:使……受激励;B.优游:使……悠闲自在地生活;D.暴:使……暴露。
5.A.(谨: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设置;B.缒:名词作动词,垂下绳子;C.将:名词作动词,做将领;D.冠:名词作动词,戴。)
6. A(状语后置;BCD宾语前置。)
7.(1).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应付大利益、大祸难。
(2).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tag: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