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本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保的记叙文,是叙事明理的文章。作者描写了巴西著名景观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失望、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以参观访问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配合进行写话练习。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以童话方式介绍了森林的作用。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灵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
这三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样式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练习六中“处处留心”安排了对噪音的了解,这一题可以说是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读读背背” 中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成语的积累,二是古诗的积累。使这一个“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形成了更大的板块,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即学生不但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和能力”,而且亲历了学习的过程,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同时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体验,较好地把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整合到语言文字学习的这个载体中都结合本单元的主题。
另外安排习作6要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刊杂志上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从而落实“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透出浓浓的人文情怀。口语交际“学做鼓励”强调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与交往能力。
二、单元重点
1、学会本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
2、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
3、继续积累成语、古诗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和形象的语言,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
四、教学策略
1、重视自主阅读,读演结合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灵性、有创造性的个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学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表演,在读读、演演中学懂课文,加深理解。多种形式的自主阅读,能促进学生自我感悟,获得体验,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特殊的葬礼》中,塞特凯达斯瀑布从昔日的雄伟壮观到今日的逐渐枯竭的生命历程是全文的重点,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关键句子,通过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比读等多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展开想象的翅膀,比较瀑布的今昔,体会破坏环境给大自然与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感悟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云雀的心愿》是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的童话故事,教学时在学生充分个性化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还可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森林对环保的重要作用。
2、创设特定情境,人境互动
我们知道,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物,水中之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资料,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真实可靠、利于实现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把相关的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投影、录音、录像、摄像、电脑等多种功能,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像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能多重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人境互动,创设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十分重要。
如教学《特殊的葬礼》第三至五自然段时,利用媒体创设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几年后到逐渐枯竭。学生在创设的视听情境中,对比朗读课文第三,五两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渲染读书的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情绪,学生读起来一定会非常投入、忘我,能读出课文表达的内涵,也能读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注重语文实践,深化拓展。
《课标》中十分强调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加强和提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思的基本训练。尤其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本单元的主题是环保,课后可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办环保主题的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环保情况,力图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环保建议。还可组织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以“沙漠绿洲之旅”为主题,结合课后习题5,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实践中增强,让学生的环保行为在课后落实。
4、注重因材施教,体现个性。
由于阅读主体头脑里贮存的相似单元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匹配,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见阅读应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应是他们主动积累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其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教学过程是指导学生从不会到会、不懂到懂,再到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的差异走不同的“路”,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只要是能像“赶集一样聚拢来”,只要学生的解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上生命的相遇,智慧的碰撞,自然是因为学生个性解读而闪现出的灵动的光芒。《沙漠中的绿洲》无论是学生体会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复杂,代价之昂贵,还是体会到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都是一种阅读的收获。
其二尊重文本的个性特点。本单元文章形式多样,有叙事明理的记叙文,有参观访问式的文章,有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记叙文的教学抓住课文的要点和关键,设计几个主要问题,合作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式的读读、画画、比比、议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云雀的心愿》抓住文中人物对话,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较好地把握语言包含的情感。
,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tag: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