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如果还悟不到,就直接问:“遥”是什么意思?可见路人和小儿的距离怎么样?
不可思议的是,当我板书“不应人”后询问:“应的意思?”居然有同学说是:“应该。”这里我的
处理比较简单,直接:“不,这里的应就是答应、回应的意思。”
5、当我让学生把“零散的镜头连起来,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述”的时候,学生显然傻眼了,不知道老
师要叫他们做什么,于是我降低了要求,不要求用诗一般的语言,只说把前面几个画面连起来说一说
就可以了。因为考虑到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让他们先自己小声说一说,有把握了再举手。结果
学生要么根本就没说,要么自己还没练习就举手。请了一位学生起来,他却一个一个地解释起来了:
“蓬头,就是指清代时候的一种发型,小儿就是小孩子的意思,垂纶……”我赶紧打断他,再重申了
一次要求,然后再请他说,这一次才说得基本正确了。因为说得不太好,所以又再请了一位学生来描
述画面。
——应对策略:我的提示过于书面化,用诗一般的语言要求过高,说要求的句子太长,学生不大领会
。面对农村孩子授课,应避免那些生僻的含蓄的语言,把话说得最通俗易懂,把要求说得再明白些,
目标定位再低一些。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尝到成功的乐趣。
6、最后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是在学生读出画面之后,让学生轻轻地读诗,静静地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
什么?你觉得垂钓的小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结果发现读诗思考的孩子不多,而回答的学生也都回答
不到位,如有两个学生都“我觉得那是一个非常喜欢钓鱼的孩子。”“那是一个非常钓到鱼的孩子。
”“你怎么知道的?”他说从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知道的,你说他错吗?似
乎又有些道理。说他感悟正确,却又不大合适。后来又有学生说:“认真”“耐心”,最后总算有个
学生讲到了“专心”,这是一般课堂上学生最先想到的答案,也是本诗中最容易感受到的特点呀。可
见,学生并没有真的读懂了这首诗的意思。
——应对策略:将问题改为“你觉得那个孩子在学钓鱼时怎么样?”这样一改,固然,学生容易体会
到“专心”“认真”,但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就消失了。要不,就在学生感悟到“专心认真”的学习
品质后,问:你喜欢他吗?请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这样难度就降低了。
还有,是不是可以在这个环节渗透杜老师说的侧面衬托的表达方法呢?一般写钓鱼会写什么?为什么
诗人别的都不写,单单写路人问路这件事呢?从而感受这样写更能衬托孩子学钓鱼的专心致志,然后
再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7、在结束《小儿垂钓》的教学之后,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儿童古诗,结果发现学生古诗积累很不够。
一首《所见》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然后其他的就想不起来,一首《夜书所见》是我出示后引读的,一
首《宿新市徐公店》我起了一个头:宿什么?学生半天也没想不起来,所以只好还是由我告诉了。
——应对策略:不要说诗题了,这个比较难。改为:老师直接说前一句,学生接后一句,然后再问是
哪一首,还记得吗?目的同样还是把难度降低。
8、最后在引导学生自读胡令能的其他诗作时,我又犯了一个小错误。与一位男学生交流他的读诗情况
,当他基本理解了后两句时,我又追问“什么是芦花?见过芦花吗?”帮助学生理解芦花就是芦苇上
开的花。这也是受以前授课经验的影响,因为我记得曾经有个学生问过我。其实对于这类问题,学生
不提倒也罢了,毕竟不是理解的重点。结果我跟这学生交流完,他可就当作宝,当另一名女生基本说
完全诗意思时,这位男生不服气地说:“她没有说清楚,芦花是什么意思她都没有说。”我真是搬起
石头砸自己的脚啊,真悔自己多此一举。
——应对策略:当学生理解完后两句诗后,应立即引导他转入学习前两行诗:这么多的车马是哪儿来
的?为什么他们家门口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车马?请你再读前两行诗,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9、在与学生的情感互动方面好像也不是很好,上午与他们见面时建立的融洽气氛,下午却感觉不到了
。可能因为下午上课前未做情感铺垫,直接进入了听歌说古诗的环节。也可能因为自己提问的面不够
广,自己的注意力总是被那几个较熟悉的孩子吸引了,特别是那个叫李泽金的孩子常常举起两只手,
他的迫切令我不忍拒绝,所以给了他多次发言的机会。但是这样会不会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呢?
认为老师反正都不叫我,所以就不举手了。虽然,当我注意到很少人举手时,也说了鼓励的话“谦虚
是一种美德,但自信是比谦虚更美的风采,老师希望看到更多自信的小手举起来。”,但是这样的表
达方式,学生能听懂吗?
——应对策略:保留初次见面的三个问题及做纸牌环节,但是将1+1的小游戏留到下午课前进行,这样
更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由此引出认真听歌想诗句的环节,与整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倾听习
惯的理念也比较吻合。另外,应该把机会给更多的孩子,哪怕他们没有举手,也可以询问他们,给他
们机会,并及时鼓励他们,使不举手的孩子变得敢举手,教育就成功了。
今天比较精彩的地方是在引导学生背诗吟诗这个环节,学生入情入境,表演得惟妙惟肖,或抑扬顿挫
,或摇头晃脑,或手捋长须,颇有小诗人的味道,读诗的韵味也越来越浓。凭心而论,在读诗这一环
节,虽然并不是整节课书声琅琅,但是学生的读是有进步的,这跟我在初读检查时放胆指导朗读方法
(如停顿)很有关系。但今天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也许是因为我提的问题太难
懂太含蓄了,不符合他们平时的语言习惯。还有,自己讲话的速度太快了,吐字不够清晰,课堂语言
过于随意,生出了许多多余的话。另外,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大好,虽然个别同学思维活跃,但总体
缺乏认真耐心倾听的习惯,还有不听课只顾自己和同学争论、好几个中途跑去上厕所的,再加上学生
不是像教室那样分组坐着,而是分两组四排坐在长长的听课席上,老师很难走到学生中间去交流,经
常要隔着老远递话筒,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当然,最关键还是自己的内因:休息不好,状态不佳;
学情估计不足,预设不够充分;没有根据学情的变化,对预案作出相应的调整。
课后,林清老师跟我交流时,教给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她说她的每一次公开课,都做了这样的预
设:要是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学生会回答,我该怎么办?我将如何引导?她说她在这方面吃过亏,所以
养成了这个好习惯。我想我今天也是吃过亏了,丢了面子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有所进步。
关于古诗教学例谈的讲座,材料是准备得很充分了,但说得不大好。一是内容前天刚赶出来,自己还
不熟悉,所以讲起来也就不够放松——我发现凡是我放松去做的事,都容易做好,而我不能放松去做
的事,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二是对今天课堂的反思针对性不够。如整篇课文的课时安排应向老师们作
个交代,让老师们听了以后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应作解释或补充说明,让老师们
,《小儿垂钓》课后反思1tag: 小儿垂钓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