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的课堂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教学策略的调整也可以作个说明,体现以学定教、因学顺导的教学
思路。三是个别环节描述性语言过多,老师们听了也记不住,不实用,应删繁就简,简明扼要地阐述
观点,然后以恰当的案例支撑即可。在选用案例时,也应注意不要全搬照套,而应该有所侧重,有所
取舍,有些不用,有些只用描述性语言,有些则片段出示。四是对于没有把握的字一定要查字典,不
要闹字音上的笑话。这次因为时间仓促,有些字没有查字典,结果读错了,如“聒”念guō不念tián,
至于“风更,雪一更”中多音字“更”的读音,还有“那畔行”的多音字“行”,我还没有把握,还
需要去查阅相关资料。最后,讲座应更侧重“讲”得生动,避免“念”的呆板,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如何增加讲座的趣味性、可读性,也是我要思考的方向。
最后,感谢光泽的领导、老师、同学们。第一次来到光泽,感觉光泽的天气很寒冷,光泽的人民很热
情。早上进修学校的教研室主任见我衣服不够,马上帮我借了一件运动衣给我套上,要不是这件衣服
,我可能上午就感冒无法上课了。上午与孩子接触时,他们的班主任也非常热心支持,帮我联系一间
职院的教室,省得我再跑到他们学校。而孩子们的热情更是高涨,课没上完就要上来签名,我说下课
后再签,结果当课的最后,我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他们异口同声说“签名!”大概这里有股签
名热,林清老师上完课,他们也是争先恐后地找林老师签名。后来他们的班主任来了,骗他们说我还
有事,才把他们一个一个地“赶”走了。有位学生临走时说要到三明来找我,后来听林清老师讲座时
介绍,也有一位学生对她说了类似的话,想必是同一个学生。不管孩子的话是真是假,也不管签名是
真心的喜欢还是时尚的追风,光泽的学生热情我算是感受到了。
最后,一个“晚安”送给辛苦了好多天的自己,并祝我今夜好梦!
11月1日补记:
今天回到家观看了讲座的录像,才发现自己的语速太快了,表情太板了,老师们听了一定很累。下次
修改的时候,可以将观点与案例揉和到课件中去,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要知道书面语言与口头表达
是不一样的,要站在听课老师的立场来选择讲的内容和语言方式。
在回家的路上,我与沈旎老师的《不确定的记忆》相伴。无论是在车站候车还是坐6个多小时的火车,
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也不觉得累。在沈旎老师的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一篇关于教师培训的文章《从学
生学习回望教师培训》,其中谈到授课者与听课教师如何互动、如何以归纳式方法演绎进座内容,使
我深受启发,仿佛为自己这两天一直在思考的如何改进讲座指明了道路,也让我在读书之余产生了新
的思路:
如果我的胆子够大的话,可以完全抛弃自己准备的讲座稿,就拿昨天自己上的课作为生动的案例,与
老师们一起探讨交流。一节公开课,无论其成功与失败,都是有价值的。我觉得昨天这节课的价值还
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改进的方法可以先请一些老师谈谈听课感受,提出问题质疑,我作现场的解释或
说明。然后可以和老师们一起探讨:这节课的问题在哪儿?有什么改进的策略?如何你来设计,你将
如何预设?……当然,这样的研讨方式对我来说,也许又是一种挑战,因为要随机应变,应对各种可
能出现的局面和问题,但我想,这种实实在在的研讨方式,真正发挥了昨天那节课的作用。无论对我
,还是对听课老师,都是有好处的,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研修双赢”,
也许,这些都只能想想而已,真要实施,恐怕还需要一些勇气和魄力。我知道,我的性格具有致命弱
点,凡事过于拘谨,缺乏胆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的发挥和发展。
11月2日又记:
早上醒来,脑子里自然又浮现出光泽那节课的情形。“逝去的感觉,无论痛苦还是欢乐,无论它们一
度如何使我们激动不宁,隔着久远的时间再看,都是美丽的。”今天我突然发现自己那节课也有一些
美丽的地方,比如:
在课堂上,我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无论是那个一行诗念错两个字音的学生,还是那个三次说不对
诗题的意思的孩子,我都耐心地倾听他们,并通过引导、指导使他们进步了。
指名初读时我从困难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这是对的。因为初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这是阅读教学
的保底工程,应该让所有学生都达标,此时值得关注的正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如果我请一位程
度较高的孩子来读,当然时间是节省了,问题也不会暴露出来,但却忽视了学情,不利于落实训练目
标。
课堂上,我在努力倾听学生,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这也是对的。当那个孩子把诗题
说成“一个小孩子在学钓鱼”的时候,只不过一字之差,如果老师没有认真倾听,也就过去了。可是
我没有轻易把这个意外的生成放过,而是询问他“题目中有学的意思吗?”“你是从哪里知道那个孩
子在学钓鱼的?”孩子回答了第一行诗,可见孩子发生错误的原因在于把诗题的意思混同于第一行诗
的意思,这与他的倾听习惯是很有关系。于是我强调了“你要学会倾听哟,我的问题是——知道题目
的意思吗?”于是,孩子明白了,说出了诗题的意思,虽然不是说得很好,但是他学会了倾听。
另一处培养学生倾听习惯表现在猜诗人这个环节。当我讲述完诗人胡令能的故事后,让学生猜猜这位
诗人是谁,学生马上想到了“李白”,我提示“这位诗人年轻时做过修补锅碗瓢盆的工作,人称‘胡
钉铰’。”学生还在猜“杜甫”“白居易”,我再次提示:“注意倾听哟,会倾听的孩子会学习——
人称‘胡钉铰’。”学生还是茫然,我再次重复:“人称‘胡钉铰’。”此时学生才醒悟过来:是胡
令能。可见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是多么重要呀。
高玉老师说得好:课上得好坏,不必在乎别人怎样评价,因为每个人看课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关键是
你自己是否通过课堂传达了你的理念。那么,我通过这节课传达了什么理念呢?那就是扎扎实实地培
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实在在地落实训练目标,还有就是古诗教学的温故知新和延伸拓展,我想
,这是可以给人有益的启示的。
tag: 小儿垂钓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