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可忽视,至关重要的,即对学生要关键处点拨,疑难处引导,知识空白处讲解。
因此,在这堂课上,我用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 统领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因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为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提供很好的平台,答案和理由只要合情合理就应当肯定和鼓励。与此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引领、指导作用,以及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度。
在学习林冲这个人物的时候,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理由。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临危不乱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能将课文和自己的见解结合在一起,答案都很精彩,将整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比武刚开始,林冲为什么说自己输了?”为什么气势汹汹的洪教头最后会败给林冲呢?”。这两个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和前面体会人物性格的环节重复,其实不然。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只是表面上的,他们只是单纯的知道这些人物身上具有哪些性格,但是并没有真正深入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这两个探究问题的讨论,就可以进一步知道洪教头的失败正是由于他的目中无人、过分自大,而林冲也正是因为他的机智勇敢和善于观察才赢得了这场比武。这样,学生就很好地把握了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围绕课文的第二、三两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用朗读来表现人物性格,通过朗读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研读课文时让学生通过洪教头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感受洪教头的骄傲蛮横、咄咄逼人、嚣张,感受洪教头对林冲的轻视、无理,通过林冲和洪教头行为举止的反差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林冲的谦虚平和。同时根据同学们自身的感受和林冲当时面对洪教头的无理与挑衅却一再退让的表现让学生感受林冲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更加真切的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用朗读将学生通过自身感受到的人物的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用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也训练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认真学习了孙双金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实录,受益匪浅。在学生读课文时,有个学生把“拨草寻蛇”读成了“拔草寻蛇”。这时我像孙老师学习并没有责怪学生粗心大意,让读错的同学上台分别表演“拔草”和“拨草”动作。然后告诉学生,“拔草”,一般是用双手从下往上拔,而“拨草”一般是手拿棍子左右去“拨”,因此“拨”一比“拔”字多了一根木棍。接着,我让学生想象林冲“拨草寻蛇”的招式,然后和洪教头“把火烧天”的招式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洪教头“把火烧天”招式是打对方的头,欲致人于死地。而林冲“拨草寻蛇”的招式是打对方的小腿骨,是点到为止。从这两个不同招式中就可以看出林冲武艺高强,而洪教头则非常残忍。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
tag: 教学反思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