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后记(研究)
前不久,我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这是一篇经典名著,
课文较长,文章中值得挖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设计教案时,我试图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上完课以后,效果不太令我满意。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值得引以为戒: 1 在设
计教案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切不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的习惯或者是特长选择
适宜的教学方法。一句话,要有自己的主见。我本来是想按时间顺序处理教材,把侧重点放在文章的最
后也就是精彩的打斗场面描写,如果按照我的设计思路,一定会给别人支离破碎的感觉,所以我放弃了
自己的想法。现在想来,我如果没有能力整体把握,还不如有自己的选择。 2 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我不知道学生能不能分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为如果不把课文熟悉透彻,就难以发表见解。所
以,我暗示学生这里反映了什么,这里又该用什么词来概括,这样一来,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噤若寒蝉,深怕说错,老师再怎么去努力的引导,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所以,课堂上要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求老师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3 要利用自己的语言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
语文课老师们常常会利用图片/音乐/录象努力地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实际上,最好的“武器”应该是
教者的语言。生动的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任何多媒体课件都无法取代的,
楼主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后记(研究)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林冲路过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故事。林冲在被洪教头逼得的忍无可忍的时候用棒子教
训洪教头。他为什么忍无可忍呢,原因就是洪教头欺人太甚,目中无人,最终落得个被人耻笑的下场。
其实在中《水浒传》林冲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总是一忍再忍,最后终于忍无可忍才出手的。
例如火烧草料场,夜走梁山。后来因为宋江放了高太尉,而郁郁而终。都能体现林冲的人物个性。在教
学本文时只要抓住两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师无须过多的讲解,只要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两个人的形象,一
个忍,一个狂最后受到了教训也就足够了。
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对文本的
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也
是不可忽视,至关重要的,即对学生要关键处点拨,疑难处引导,知识空白处讲解。
因此,在这堂课上,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围绕“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洪教头
是一个怎样的人” 展开自发探究,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
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因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为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读书
体会提供很好的平台: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肯定和鼓励学生。与此同时,我也有意识地
加强了我对学生的引领、指导作用,以及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度。总的感觉像是在放风筝:学生的思维
无论飞得多远,在我有目的、有意识的引领下,始终都围绕着“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这
根准绳。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后记(研究)
tag: 教学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