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背诵2、3段。
2、继续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懂、读好,体会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深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未人爱
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播放春天的故事)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生读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1997年2月19日,一个春意料峭的日子,一位老人悄然离开了我们。九州同悲,亿万中华儿
女都在心中呼唤同一个名字,这是一个属于长江、属于黄河、更属于全世界的一个名字——邓小平。
让我们思绪回转,目睹一下当时人们送别小平爷爷那这悲痛的一幕!(播放送别邓小平)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
文转载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情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1997年3月2日的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
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播放飞机升空)
2、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听课文第一自然段,希望同学们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这一自然
段中共有几句话?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主要讲了什么?(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载着邓小平爷爷的
骨灰飞向大海)
3、你能体会在“飞机飞向大海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悲痛、伤心、不舍)
(1)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这种心情?(第一句话)我们女生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2)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相机点击变色)理解“低低地缓缓地”。
(3)飞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说明什么?(飞行高度低,速度慢。表现人们不忍伟人离去的悲
痛心情;也暗示人们,伟人仿佛不忍离去,在离别之际忍不住还要最后再看一眼他的人民以及这块他
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土地。)
(4)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两个词语,(读时语速——徐缓、语音——低沉
,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
(5)你能读出你的感动吗?谁来试试?
(6)现在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一起来朗读这句话。
4、邓小平爷爷,一生波澜壮阔的伟人,可是此时机舱里(引读——第二句话)
(1)请同桌互读,把你们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2)指名读。
(3)齐读:是啊,伟人离去,天地同悲。让我们男生来一起深情地读好这句话。
5、(引读)这一位——(第三句话)齐读
(1)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崭新历史”是什么意思?(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最后一个篇章”是什么意思呢?(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
入大海——邓小平爷爷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他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
份珍贵遗产。)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这一句话。
6、同学们读的真不错,把你们的理解全都读了出来,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发自内心的感情。现在就
让我们怀着这悲痛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用低低地缓缓地语调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
文转载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
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
,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
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2、(播放撒骨灰):这就是骨灰撒大海的情景。同学们轻声读第2小节,人们当时的心情怎样?(痛
悼)你从哪些地方感受的?
“呜咽”本来讲人在低声哭泣,那么大海怎么会呜咽呢?(因为人们心情悲痛,所以感到大海也在低
声哭泣。)
3、是啊,这时候的大海失去了往日的风平浪静,而变得巨浪翻滚,哗哗作响,就好像它也在为这位伟
人的离去而呜咽,悼痛伟人的离去……
4、邓小平一生迷恋大海,每次游泳都要工作人员再三催促才肯依依不舍地离开大海,大海俨然成了邓
爷爷的好朋友,如果大海真能说话,它会对邓爷爷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一下。
(邓爷爷您安息吧!邓爷爷您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人!邓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5、下面我们一起来读第2节,体会人们当时悲痛的心情。(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3小节)伟人终究要离去,引读“也许”,指名学生接读。
2、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你能发现吗?(四个“也许”)这样的句式就叫做排比句。
3、这一段除了有四个“也许”这一特别的地方,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请你找找看,连标点符号也不
要放过。也许的后面用了省略号,我们从中可以知道些什么呢?(那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爷爷的骨灰
送往全世界)
4、这“也许”后面的内容,在顺序上能不能颠倒?为什么?(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个
大洋,地域渐次增大,暗示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影响深远。)你能把这四个“也许”读好吗?
5、文中为什么说:也许这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到这些地方?联系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
绩和他生前的事情来说说。(出示想象说话)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祖国的万里海疆,祖国人民说:“ 。”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香港、澳门,香港、澳门的同胞说:“ 。”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台湾,台湾同胞说:“ 。”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世界各地,世界人民说:“ 。”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十二tag: 教学 大海 永生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