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查找更多相关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www.lexue88.comwww.lexue88.com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五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个故事。你的体会是什么?
2、出示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读一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
1、谈迁到底遭遇到什么崎岖和坎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具体语句。谁来说说。
交流语段: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2、教师:对于谈迁来说,书稿被偷不仅是一个天大的厄运,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什么情况才叫“致命打击”?为什么说是致命打击呢?
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在关键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写写自己的感受。
3、交流:
▲二十多年心血
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来之不易。
4、哪些语句能看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
出示句子: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引导体会: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一点”说明很少,几乎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一般人会忽略不计)
而为了这“一点”付出的代价是什么?(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一般人会这么做吗?怎么看出来的?(因为这一点实在是太小太少了。为此付出“走一百多里路”的代价,实在是犯不着,也划不来。)
既然大家都认为不值得,那为什么他偏偏心甘情愿去做呢?(因为他家境贫寒,别无他法。)
那他完全可以不去啊?(我认为,谈迁一心想得到这“一点”史料,根本没有考虑走一百多里路是怎样的苦,代价是如何的大。他心中想,只要可以得到可信的史料,哪怕只是一点,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谈迁为了这一点,心甘情愿付出走“走一百多里路”的代价,可见他决心之大,信念之坚定。谈迁明白,没有这许许多多“一点”,就谈不上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所以,他特别在乎这“一点”。)
同学们说得太有道理了,由这“一点”来之不易,可以想见,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是多么的难!谈迁要走多少路,吃多少苦,受多少罪,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tag: 教学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