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满江红教案(苏教版选修)

满江红教案(苏教版选修)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115  栏目:唐诗宋词
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满江红教案(苏教版选修),

训练的效果。下阙同。)

 

(3)小结

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4)配乐齐读,让学生尝试背诵

 

4、学习下阙

(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习,课上就不用花时间讲了)

译文: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熄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像踏破贺兰山的空缺。英雄的志气要像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3)朗读赏析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

祖国的赤诚之心。

请找出相对应的诗句朗读分析

A、 请学生齐读

B、 请学生逐句说说朗读体验

C、 指导朗诵:这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语速稍快,要把急切的期望读出来。

(以下同)

D、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分析: 重读“恨”。“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情感强烈。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

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山河破碎,生民涂炭,使岳飞怒指匈奴胡虏,转入第二层: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分析:重读“驾”,要读出自豪感和豪壮的气势;“踏破”读出必胜的信念。后两句要把恨、乐观读出来。

提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切齿痛恨,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愤激之语,同时又把收复山河的宏愿、征战的艰苦,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

指导朗诵:要读出豪迈的气势来。

 

C、收拾金瓯,重扶社稷,又使岳飞顿生凌云之志——第三层: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

指导朗诵:要读出必胜的信心,高亢的语调。

分析:重读:“待”“收拾”(“朝天阙”,学生可能读不好,一定要让学生放开读)。收拾,平时我们用在哪儿?桌子,对,这里像收桌子一样,以收拾金瓯的决胜气概镇住全词,与发端的力量悉称。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4)小结

下阙节奏稍快有变动,其情感更为高亢激越,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三、课堂小结

1、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

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词

3、师范读

4、让我们用这四个字结束今天的课。一起高呼:“还我河山”。

(《精忠报国》音乐响起)

 

四、拓展延伸(有时间课内做,没时间课外完成)

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籍,诸君细读《小重山》。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  请学生齐读,然后自由读,品一下此词与《满江红》有何不同。(风格上此为婉约)

2、  赏析: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怀激烈,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岳飞的抗金之志,不但受各奸臣的忌恨迫害,还受到其他将军如:张浚,刘光世等的阻挠,故岳飞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就是抒写了这种心情,上半阙写忧深思远之情,下半阙“白首”2句,表面似乎情绪消极,实际上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则用比兴含蓄的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一种凄怆情怀,甚为沉郁。

深秋寒夜,梦回沙场,蟋蟀不住的悲鸣惊破了这壮怀激烈的梦。醒来独徘徊,月色朦胧心寂寂。瑶琴声声,恨无知音,一腔心事难尽……通读全词,作者“还我河山”的血脉贲张的斗志,面对的却是“议和”声浪甚嚣尘上,寂寥憾恨的心境跃然纸上。梦再热烈,终究要醒来,将军白头,面对着惨淡的家国现实,谁是这声裂弦索的真正知音? 此刻充斥词境的,便只有朦胧月光下蟋蟀的凄苦悲吟……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五、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

 

六、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阕: 为国家杀敌的豪情                

             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还   我

             

             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          

      下阕: 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            河   山

             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或者:

 

还我河山

上阙:怒                  →                       莫等闲

下阙:耻未雪,恨灭?      →踏破贺兰   餐肉饮血 —— 收拾山河   朝天阙


上一页  [1] [2] 

,满江红教案(苏教版选修)
《满江红教案(苏教版选修)》相关文章

tag: 满江红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