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安定城楼》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指导阅读《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安定城楼》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是“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能够借助注解鉴赏杜牧、李商隐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3、能就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或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专题探究,写出7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李商隐生平与诗风。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是古今爱情诗的名篇,其中两句又成了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我们来学这首七律诗,并借此了解李商隐生平与诗风。
二、朗读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作者和背景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xi)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卷入朝廷两派之间的争斗,受到排挤,虽然才华横溢,却终身潦倒。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李商隐三岁时,父亲被罢了县令。十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于浙江幕府。作为长子的李商隐不得不帮助母亲挑起养家的重担,幼小的他常常给人抄书或者服役来赚取一点点微薄的口粮。幸好有一位堂叔时常教授他经书与文章,他也刻苦攻读,渴望通过科举摆脱困境。在堂叔的严格要求下,李商隐在古文、诗歌、书法等各方面皆有所成,十六岁时,他凭着《才论》和《圣论》两篇古文崭露头角,在洛阳小有名气。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少年才俊的李商隐结识了担任洛阳东都留守的令狐楚。令狐楚不仅聘用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入幕做巡官,而且还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交游,并亲自教授李商隐写作骈文,待之如子。
大和六年(832),二十岁的李商隐第一次去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落第。第二年,李商隐再次应试,又再次落榜。
时局混乱,仕途受阻,李商隐便跑到河南济源县的玉阳山、王屋山一带学道。道教是唐朝的国教,势力很大。当时一些文人、朝中官员、乃至皇亲国戚都与道教有密切来往。入世心切的李商隐自然不会真的想遗落世外。在玉阳山,李商隐认识了陪同玉真公主一块入道的宫女宋华阳,并与之产生了深厚的恋情。李商隐后来写了大量的诗歌来追忆这段零落未果、痛苦不堪的爱情,写得隐晦曲折、空灵飘忽而又痛切惆怅。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二十六岁的李商隐第三次应进士科考,终于及第。据说其中有令狐楚的援引之功。带着登科的喜悦,李商隐来到了令狐楚的兴元节度使幕府。不幸的是,这年冬天,令狐楚卒于任上。令狐楚的知遇和提携之恩,让李商隐铭感终生。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恩师的去世将是自己人生的又一大转折,前面正有一连串的磨难在等着他。
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失去了重要的依托。第二年,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聘,他来到泾原(今甘肃泾川县)。王茂元不仅极其赏识李商隐的才学,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婚后生活非常和美。李商隐终于在泾州找到了他的爱情归宿,但后来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晚唐时期,朝廷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斗争非常激烈,持续了四十多年之久,史称“牛李党争”。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王茂元则属于李党。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女婿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对他十分忌恨,牛党中人更是斥之为“背恩”、“无行”,极力排挤、打击他,对他的名誉和仕途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从此,李商隐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大中五年(851)春,当商隐带着对前途的忡忡忧心踏上返京之路时,传来了爱妻王氏病危的消息。他日夜兼程地赶回去,却永远也见不到妻子的音容笑貌了。
妻子的死对李商隐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自开成三年(838)结婚以来,贤淑貌美、能诗能文的王氏,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侣,也是他精神上的知音。王氏死后,悼亡诗成为商隐后期诗作中的一大主题。他在诗中寄托自己的哀思,倾诉自己的悲伤,抒发对人生与命运的伤怀感慨。
四十五岁那年,李商隐担任了盐铁推官,得以经常往来于金陵、扬州一带,写下了不少咏古寄怀诗。
大中十二年(858)这年年底,一代诗人就这样在凄凉寂寞中离开了人世,年仅四十七岁。
“古来才命两相妨”,李商隐的一生有着太多的坎坷、抑郁和孤苦。从十八岁踏入仕途到离开人世的三十年中,他有二十年辗转于各处幕府。远离家室,沉沦下僚。“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晚唐诗人崔珏《哭李商隐》中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比起唐代许多杰出诗人来,他更加生不逢时。在他短短的四十七年生命历程中,竟经历了从唐宪宗到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六个王朝,帝王如走马灯似的更迭。昔日煌煌的大唐帝国此时已经江河日下、日暮西山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唐朝社会的所有政治弊端都集中在这个时候,更何况李商隐还是“牛李党争”的直接受害者。
唐代诗歌经过盛唐和中唐充分发展后已难以为继,晚唐一般诗人的作品创造性不大,题材、境界较为狭小。但李商隐在中唐已经开始上升的爱情与绮艳题材、在向心灵世界深入等方面,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理解
看注解,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学交流
(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难舍难分,况且又是这东风将收的暮春时节,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茂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五、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说说“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韵味。
(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这里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1] [2] 下一页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安定城楼》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