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322  栏目:唐诗宋词
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指导阅读《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分为12个专题。在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后,专设了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该专题有4首诗,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本课要学的《旅夜书怀》系自学篇目,《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为自读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增进对杜甫个性的了解,对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了解。

2、了解古体诗的样式,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并赏析诗歌里的思想情感。

3、感受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的风格。

4、背诵。

本文增加目标:

领会烘托和比喻的运用;了解王昭君和作者借此抒发的情感。

教时设置: 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主要赏析第一首

过程:

一、朗读

二、简介诗歌背景

杜甫一生有造福人民的大志,希望能够为朝廷建功立业,安史之乱后,在肃宗朝,曾被授官左拾遗。不久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不久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于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又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一时期,过上几年安稳日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因为有病,更因为受到排挤,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杜甫携家乘舟离蜀东下,经嘉州(四川乐山)、云安(四川云阳),最后到达夔州(四川奉节)。这首诗是船至渝(重庆)忠(忠县)时创作的。

三、理解

1、理解下列词句,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班级交流

旅夜书怀——旅夜,在外夜行;书怀,写下自己的情怀。

危樯——高耸的桅杆。

星垂平野阔——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月涌大江流——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沙鸥——水鸟名。)

3、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请用现代散文串通全诗

(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四、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字面意思是:岂能想到我的名声因为文章而著称,做官由于衰老得病而退休。其实诗歌里要表达的本意却不是如此,试说说“岂”的含义和全句的情感。

(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官应老病休”,更是反语,显出悲愤的心情。)

2、分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意境。

(  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3、“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在这自比之中,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  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4、请以这首诗为例,解说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表现的是冷暗的色调,壮阔的境界;“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含蓄的手法,郁积深沉的情感;全诗语言的顿挫,节奏的鲜明。)

五、背诵

 

第2教时

 

要点:主要赏析第二首

过程:

一、朗读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简介诗歌背景

1、写作背景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得到的却是无辜贬斥,所以借题《咏怀古迹》,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显然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2、关于王昭君出塞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1] [2] [3]  下一页

,《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