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基础教案
孟祥丰
一、导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3、 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
4、 背诵“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
二、导学重点
1、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 背诵“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
三、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 学习并理解“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和“踏莎行”三首词
3、 了解相关作家
4、 背诵“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
(二) 导学过程
1、 检查作业
2、 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设计问题如下:
(1)读P60,划出表示北宋前期詞的特点的词句。
学生读并回答后教师根据情况处理:沿袭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中调为多。
(2)请说出北宋前期几个著名的词人及其词作特点。(略)
3、 导学作者:请一生读注(1),让其余学生划出最重要的信息点。
4、 导学词牌和题目:设计问题如下
(1) 本词的题目是什么?题目上面又是什么?
(2) 你能说说词牌和题目的作用吗?(“语文基础知识手册”P307)
5、 感知作品:(1)让一生读作品,余生听辨音,看有无读错的字,并及时纠正。
6、 导学上片。设计问题如下:
(1)自读上片,找出表时间的词。
(2)诗词的语言因为格律的要求有省略、有倒序,即有跳跃性,理解时需调整语序,例如注(2),请你仿此句将以下几句用现代汉语说出其大意。 (3)请划出本片中出现的重点意象。这么多的意象组成了一个含有作者主观感受的画面即意境,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写出这一意境(描写出这一画面)
(4)默写上片。
关于问题(1):生答后师视情况明确并解释:“新社”和“清明”
关于问题(2)(3):学生只要说出包括“燕子、梨花、碧苔、黃鹂和飞絮”等主要意象,并语言通顺连贯即可(大意为“春暧花开,春光融融,春光明媚,燕语莺声,春天的美好和新鲜”等即可)。
关于问题(4):可让一生到黑板上默写。
7、 导学下片。设计问题如下:
(1) 生齐读下片
(2) 上片主要是写景,下片主要是写人和事,请依据你对本词的理解,发挥你的想像,把下片内容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3) 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4) 背诵下片。背诵整首词。
关于(2):一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要素评析;二是从符合词中人物特点评析;三是从语言表达角度评析。
关于(3):应大体包括:自然天真、纯洁无瑕、活泼、聪明而调皮等。
8、 导学作者。设计问题:请你说说了解欧阳修的哪些有关的文学常识?(生答后师据情况补充明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诗话”,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曾学他的“醉翁亭记”“伶官传序”等。作品篇目:《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戏答元珍》
9、 感知作品:让一生读,其余听辨正音并感知。)
10、 导学上片。上片写景,有人说本词上片的特点是“景深”,你能说说它是如何写“深”的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本片改写为一段景物描写。(一是堆雾的层层杨柳,二是无重数的帘幕,三是站于高楼也不能望见外面(章台路)。)
11、 导学下片。设计问题如下:
(1) 下片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意思?(雨横风狂催送着殘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
(2) 清人毛先舒评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所谓“意欲层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层层深入,步步开掘。请思考这两句是如何开掘的?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殊令人纳闷。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便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这处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毛先舒评曰:“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引同上)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是本篇一大特色。)
(三)、作业:
1、 默写“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
2、 预习下一课
(四)、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学目标
1、 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
2、 背诵 “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
3、 理解“情景交融”和“直抒胸臆”两种艺术手法
二、导学重点
背诵 “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
四、 导学难点
1、 理解“情景交融”和“直抒胸臆”两种艺术手法
2、 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
五、 导学过程
(一) 检查作业
(二) 导学“苏幕遮”
1、 初读正音感知:
(1)找一生朗读,余生听辨纠正。重点注意“黯、思”两字。
(2)进一步感知:本诗要求同学背诵,你认为哪些地方容易写错或记错,请找出来让其它同学注意。
2、 详读理解作品:
(1)请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本词,划出不好理解的地方,请教其它 同学。(让学生有疑)
(2)再读上片。上片主要是写景,写了哪些意象?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什么情感?从哪里看出是表达了这种情感?(意象略,表达思乡,从“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和“寒”看出。)
(3)请在练习本上写出本片的意境,100—200字。
(4)下片写“黯乡魂,追旅思”,这种“思乡和羁旅”之愁,作者是想如何排遣?(一是寄希望于“好梦”。二是登高望远,但不能独倚。三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化作相思泪。)
3、美读品味作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本词,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八声甘州》
1、导学作者:(1)让学生说说了解柳永哪些信息。后找一名学生读注①。
(2)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tag: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