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李煜《浪淘沙令 • 帘外雨潺潺》赏析

李煜《浪淘沙令 • 帘外雨潺潺》赏析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400  栏目:唐诗宋词
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李煜《浪淘沙令 • 帘外雨潺潺》赏析,
  诗人不是直抒胸臆,而是融情于景。伤春晓凄凉,罗衾冰似铁,听春雨潺潺,春光迟暮尽,以衬托俘虏和帝王两种人生选择的天渊之别,及其内在转化的人生悲剧。一个人只有在梦中忘掉自己俘虏的身份,才会有享受片刻欢乐的自由感。这中间包孕着多少人生喟叹的痛苦心声啊!郭麐所云:“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深至。”(《南唐二主词汇笔》引)它中间蕴含多少春花秋月、凤箫歌彻的甜美回忆啊!这儿现实与梦境之间所经历的时空转换,实质上也就是保留在诗人知觉中的众多现象相互交织而发生的必然本质联系的一种方式。然而,随着这种假想的满足而来的真实感受,却是听雨声、伤春意、感寒重。“一晌贪欢”,不可得也。但是,人中我们仍然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主体意识的清醒、求索和冀盼。也就是自我价值的思考和呼唤。
  词的下片,从“独自暮凭栏”一句,引入江山故国之情思。“暮”,多本作“莫”。诗人提醒自己切莫独自凭栏徒增感伤。但现据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云:“下片从‘凭栏’生出,略点晚景,‘无限关山’以下,转入沉思境界,作‘暮’字自好。今从《全唐诗》写作‘暮’。”妙哉,斯言!暮色苍茫,仿佛“无限关山”都披上了一层浓郁而感伤的暮蔼色彩,显得朦胧而模糊,闪烁着神秘和隽永的光泽,此情此景,谁能不感慨万千呢?这儿的“无限关山”作为诗情常有的象征意蕴,是与“一晌贪欢”有着内在机制联系,甚至可说,是为其提供了物质的、精神的基础。诗人多少物质享受和人间欢乐都曾经发生在那一大片可爱的“无限关山”的江南故土上,这是其内心视觉正在不断捕捉的系列动人景象,象彩色银幕一样绚丽缤纷。至此我们才会深深感到“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实在悲愤无比、沉郁之极。这决不是一般的“别易会难,古今所同”的轻微叹息,而是对国破家亡一种极其委婉而凄惨的呻吟和呼唤。其中蕴含着绝望、诀别、留恋、希冀、缅怀、向往等等丰富的杂糅感情,一字一泪,一声一泣,令人品味不尽,感慨难已。词的结尾,更是把这种血泪写成绝望之歌,推向感情的最高潮:“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里以“流水”、“落花”、“春去”等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来反复暗喻南唐的灭亡和欢乐的消逝。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流水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之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人的生命至此,如果还重视自我主体的价值和尊严,那么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天上人间”一声呼唤,正透露了其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情结,也就是一种绝望者的希望。其实,对死的恐惧也就是对人生的清醒认识。词人是多么留恋这美好的人世间啊!但是,梦境中天堂般的帝王生活已永不复返了,现实中地狱般的俘虏生活又不愿再继续下去,活下来已没有必要了。死,就是一种优化的选择了,就是人生最合情理的归宿。从中我们不是分明感受到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人类精神的一种超越和升华吗?
  杰出的诗篇总是“真实情感”和“人类情感”的历史统一,两者互为包孕和超越。“真实情感”和“人类情感”的历史统一,两者互为包孕和超越。“真实情感”一定要升到“人类情感”的美学高度,才能使自己的这种人生体验激志广大读者心灵的共鸣、震荡。李煜这首《浪淘沙》如果不是扣紧他的帝王身份,而是仅以此为参照,着重从诗美意象来体验和领悟,那么他此时艺术表现的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的真实感情。明代李攀龙说:“结云‘春去也’,悲悼万状,为之泪不收久许。”(《草堂诗余隽》卷二)我们就会因此在悲痛的情绪中慢慢地品尝到一种真正的诗的味觉美感。(吕美生)


上一页  [1] [2] 

,李煜《浪淘沙令 • 帘外雨潺潺》赏析
《李煜《浪淘沙令 • 帘外雨潺潺》赏析》相关文章

tag: ,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