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五、鉴赏举隅: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六、课堂练习:
1、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2003年苏州二模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参考答案:
⑴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3、2003年南京一模
阅读宋诗一首,按要求答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七、课外拓展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思江南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渡桑乾 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与浩初上人一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渡江汉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横笛关山月,谁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欲断肠。
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导入
1.复习高适诗《别董大》、王维诗《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诗《塞下曲》名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引导归纳以上诗句给人的感受
二、简介“大唐盛世”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三、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边塞诗举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归纳特征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四、赏析方法
1.词句分析法
2.形象分析法
五、常用词语(略)
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雄奇 奇丽 奇寒 辽阔 壮阔 广阔
豪迈 豪气 豪情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 昂扬精神
六、分析举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形象----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诗歌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