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现代散文《论读书》自主学习方案

《论读书》自主学习方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86  栏目:现代散文
标签:现代散文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论读书》自主学习方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论读书》自主学习方案

卢佐兴    设计

注:本文已发表于《语文周报》。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哪些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读书》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一、滴水藏海

1.下面加点字注音和写法都完全正确一组是(    )

A.肖遣(qiǎn)  弛惰(duò)  咀嚼(jiáo)  浅泛(fá)

B.轻鄙(bǐ)    挑剔(yì)   吞咽(yān)   梗(gěn)慨

C.蒸馏(liú)   狡黠(jí)   掩饰(shì)   锐(ruì)利

D.运筹(chóu)  愚(yú)鲁   缺陷(xiàn)  启迪(dí)

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词语。(从课文中找)

①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

②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进行指责。——(        )

③看轻、鄙视。——(        )

④狡诈(多用于书面语)——(        )

3.下面的一些句子都是“三列式”的语言表达句式。所谓“三列”,就是一个句子成分、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段由三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构成。请同学们先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然后就“青春”或者“书”、“时间”中选择一个作为话题,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

例一: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例二: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

例三: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仿写:

 

4.本文的作者是_____国_____家________,这篇文章就文体来说是一篇________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

5.做积累卡片。本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作为名言警句激励你,请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三句)

 

二、文意解析

6.请根据下面的段落提示,写出各段的大意。

①第一部分(1—5):

②第二部分(6—9):

③第三部分(10—11):

7.这三个部分能不能互换一下位置?为什么?

 

8.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应该怎么说?(写的什么)

 

9.你认为本文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写)

 

10.本文运用了一些论证方法,请你分析下面的句子,并说一说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①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

②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理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

③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才干。(        )

 

三、精妙品粹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理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形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烦琐的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治疗。

11.第一段的结构模式是______________。

12.第一段的层次应该怎样划分?

 

13.第一段中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

14.第一段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明智”与“聪慧”能互相换位吗?

 

15.如果就分总式结构写段。总说句除了用“总之”领起外,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16.第二段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17.第二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

 

四、思维碰撞

18.就你的理解说一说,人类为什么要“读书”?

 

19.关于本文的文题,有的译本把它译为“论求知”或“论学问”,根据课文所写的内容,你认为哪个标题译得最恰当?

 

 

五、比较探究

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诵也是读,乃至口腔喉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论理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又按各句各节的意义,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这样读了,就好比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大体总能听明白。最忌的是不能分解,不问关系,胡里胡涂读下去──这样读三五遍,也许还是一片朦胧。

读过一节停一停,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什么,这是个好办法。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这个办法可以使自己经常清楚,并且容易记住。

回想的时候,最好自己多多设问。文中讲的若是道理,问问是怎样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个道理?文中讲的若是人物,问问是怎样的人物?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这个人物?有些国文读本在课文后面提出这一类的问题,就是帮助读者回想的。一般的书籍报刊当然没有这一类的问题,惟有读者自己来提出。

读一遍未必够,而且大多是不够的,于是读第二遍第三遍。读过几遍之后,若还有若干地方不明白不了解,就得做翻查参考的工夫。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关于翻查字典辞典,以及阅读参考书,这儿不再重复。

总之,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篇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表达的意思。必须做到这一步,才可以进一步加以批评,说他说得对不对,合情理不合情理,值不值得同情或接受。

(节选自《中国国文学习法·论读书》  作者:叶圣陶  )

20.选段中谈到读书的方法与课文《论读书》中指出的哪一种读书方法相同?

 

21.选段的这几个段落谈论读书的一个总体观点是什么?

 

22.你有边读书边提问的习惯吗?你能不能按叶圣陶所介绍的读书提问的方法为你阅读课文《论读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去探索它的答案。

 

 

参考答案:

1.D  2.高谈阔论  挑剔  轻鄙  狡黠  3.示例:自杀者丢弃青春,懒惰者虚度青春,勤奋者则珍爱青春  4.英  哲学  培根  议论  议论  5.示例:①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②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③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6.①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②论述读书的方法;③论述“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鼓舞人们去求知”这一观点  7.不能。因为明确了目的,才能探讨达到目的的方法,再说明读书的意义,鼓舞人们去实践,这是符合规律的  8.本文论述了对读书的种种看法,谈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和知识对人格的精神的塑造  9.使读者明白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并鼓舞人们去读书求知  10.比喻论证  归纳论证  排比论证  11.分总式  12.应划在“总之”的前面  13.排比、拟人  14.不能。读史书能够让人从历史中明白事理,所以用“明智”,而读诗则使人充满灵气,所以用“聪慧”  15.总而言之等  16.求知可以改善人类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17.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18.答案开放,各抒己见,可以引用培根的观点  19.本题答案开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论读书”范围偏小,不能概括全文;“论求知”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内容;若译为“论学问”则范围太大,不够具体  20.选段谈的是精读的方法,与《论读书》中说的“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21.不管读什么书要以领会了解所读篇目为起码标准  22.略


,《论读书》自主学习方案
《《论读书》自主学习方案》相关文章

tag: , 现代散文,现代散文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现代散文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