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后记
整合第二单元备课时发现,这单元的作文便是让学生介绍春节或当地的民风民俗,于是决定将这一难啃的硬骨头大卸八块,化整为零,一课安排一个片段训练,最后合起来便是一篇文章。而最适于学生仿写的便是老舍《北京的春节》。然而学完这课让学生畅谈自己眼中家乡的春节最有意思的一天或印象最深刻的一天时,学生竟一脸迷茫。好多孩子认为我们这儿的春节没有什么特别的,言谈中对北京的春节甚为羡慕。
我对孩子们充满了同情。
回想我女儿过的2010年这个春节,的确没有哪天让她难忘的,因为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年前迎新年的忙碌被她奶奶大包大揽,与女儿无关,自然高高挂起,甚至不屑装于眼睛里;年三十上坟祭祖的习俗到了婆婆家就奇迹般地消失了;正月初一我们今年不用去拜年,因为叔叔、婶婶一家去了北京,再没有什么叔叔伯伯可以让我们走动的;初二照例去给我父亲拜年,初三到初八我们一直在家里迎接招待客人,过着六天如一日的被克隆一样的日子;正月十五没有点灯笼,没有吃元宵(我们家一向想吃就吃,不想吃就先放着,不管什么过节不过节),没有去观、放焰火——一切与平时无异……
有什么值得写下来的呢?可怜的孩子们,在民风民俗日渐消淡的今天,徒留羡慕别人的份儿了。
想起我童年的春节,有几个日子至今还常被我挂在嘴边。最早的当数腊月二十三祭灶,扫房子,吃芝麻糖;腊月二十五(二十六)隆重蒸馍;腊月三十“新桃换旧符”,打扫卫生;正月初一全村大拜年;正月十五孩子们的“灯笼会”。这几个日子随便哪一天都让我怀念不已,都值得我去写下来。
想到这儿,我当即把这几个日子跟孩子们介绍一番,然后详细口述了腊月二十三扫房子的一幕,之后启发孩子们想一想:春节期间有哪一天和平常不一样,哪怕只有一点儿?果然,受我的启发,陆续有孩子交流,如扫房子、拜家谱、上坟、拜年、挣压岁钱、蒸馍烧火等。趁热打铁,又急忙布置回家选印象最深的一天写下来。
仔细想想,民俗味儿是越来越淡了,但用显微镜去找的话,还是有的,只不过孩子们缺少了善于观察的眼睛而已。tag: 教学反思 北京 , 现代散文,现代散文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现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