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平凡而伟大的象征……
蒲福风级
风的级别,可用海陆之上自然景物的“表现”予以表达:
海平如镜,“大漠孤烟直”时,谓无风,抑或0级风海船轻摇,炊烟刚刚可表示空气动向,为1级风软风,乃是庸懒得好似美人的风
乘2级轻风,帆船可每小时风行2至3公里,陆地树叶儿轻摇
海船微显簸动,树欲止而枝动摇,刮的是3级微风微风,即文采未随风而逝的散文家苇岸在《立春》中写的“能够展开旗帜的风”
和风(4级风)起兮船涨满帆,行船非左倾则右倾,地面飞尘走纸
5级风亦名清劲风,虽清劲,帆却得下半杆,内陆湖面水波荡漾
强风浩荡,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难见,缘于为减少受风面积,风帆已被艄公下放看苍茫大地,细树摇晃,电线呜鸣,人在雨中行而撑伞维艰,此时乃6级强风焉;至若苍海茫茫,白浪滔滔,世人迎风行而不便,树木根不动而全身摇,此时已是“知劲草”之疾风也(7级风)8级风就是大风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可见刘邦功成名就后的凛凛威风
烈风(9级)来时,屋瓦挪移,汽船航行维艰万一10级狂风呼啸,汽船行动便有危险矣,陆树起拔,农舍倒塌至若暴风(11级)来时,汽船航行便愈加危险,幸好陆上暴风骤雨尚少,否则人寰楼宇损毁大焉
风进入12级,就成了飓风多年前,读过一帧油画叫《九级浪》,画中那竖壁般的巨浪,描摹的就是飓风情景飓风起兮白浪滔天,海上船只倾覆,人或成鱼鳖好在泱泱大陆,罕见飓风
将风力分作12个等级,是英国海军大将蒲福的伟大创造,这已是发生在公元1805年的事“蒲福风级”具有模糊性近代以降,随着气象仪器的出现,气象学家遂想将仪器所测风速与蒲福风级配套,几番风中行动,才编出一套将现代性与传统性相结合的蒲福风级表根据风况,还将蒲福风级增延了5级
人类社会原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类社会,一直风声不断,而且,新的级别,依然在流动产生我们界定人类社会和自然风物的级别,无非是出于功利科学在本质上就是最大的功利科学的历程,就是人类深一脚踩上“理想”,浅一脚陷入“泥淖”的过程
位 置
母校南京气象学院南侧耸动着一脉龙王山龙王山的世界,是松树唱主角的世界那几年,江南的油菜花一成为原野黄黄的喟叹,在龙王山上跑步、散步和做物候观测,就成了我的日课我发现,以山脊为界,山南山北松树的生长状况迥异:山南者普遍高大、茂密,山北者多矮小、稀疏即便同一棵树,南、北的枝叶和皮相相应地也有厚薄差异年轮,是树干上每年形成的细胞集合体,是“树心”对一去不返的悠悠岁月的圆形备忘录和木结构式怀念年轮,新年圈旧岁,层次分明,形同一石投湖激发的那组起伏不断的同心水圈拂去岁月的苍茫,阅读龙王山树桩上的年轮,我还发现,细胞体积,南部的一般都宽大、圈柔,北部的相应地都会窄薄、硬实些许年轮之所以被视作是气候变迁、尘寰寒热的活档案,完全是由坡南坡北的光照、气温和湿度状况决定的
“自然社会”实在是很富谕示意义的对于一棵树,生于山之南北,大可以是一阵风或一只鸟很不经意的作为,却会铁定这棵树一生的“社会”位置和生活境遇正所谓“出身不由己,位置无选择”吧……
黄花雨
民间话语和文学作品里,都有过形形色色的雨实际上,春夏秋冬,雨不外两种:一种是正常的雨,另一种则是略显异常的雨
公元55年,今河南开封下过一场“谷雨”,不计其数的稻谷随着暴风雨自天而降,百姓不亦乐乎,匆忙自扫门前“雨”1745年,西班牙降了一场“橙雨”,一只只橙子,随雨跌入夜,砸地响闷声1940年,前苏联高尔基州麦什契尔村,竟曾飘落一场“银币雨”,老天爷把几千枚中世纪的银戈比白白降送给了当地村民不久前,美国的圣迭戈尔竟然普降了一场“鱼雨”,滂沱大雨,夹带着非死即活的沙丁鱼和小鳕鱼,随风潜入夜诸如此类的“怪雨”,在气象学家看来,无非是龙卷风的“杰作”龙卷风,是一旋转迅猛的空气旋涡柱,其形状,就像一条自云层伸下的硕大的象鼻子“象鼻子”的卷吸力可是非同一般,能够很轻易地就卷吸走一幢大楼所谓“银币雨”,该是龙卷风将古墓里的银币吸纳入空,御风而行,自天而降所形成的“资本转移”
人们对若明若暗的事物,都有着秦淮寒水烟笼雾罩的朦胧和迷幻惟有科学,才是拨开迷信、迷幻和误区的神剑
tag: , 现代散文,现代散文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现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