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导学学案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 (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至岭南惠州,再贬至海南儋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
2、 写作背景介绍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3、 预习作业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巉 (chán) 蒙茸(róng) 黄泥之坂(bǎn) B.冯(féng)夷 栖鹘(hú) 戛(gā)然长鸣
C.缟(gǎo)衣 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 D.揖(yī)予 惊寤(wù) 松江之鲈(l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看)而乐之
C.履(踏,攀)巉岩 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
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俯冯夷之幽宫 ②燕巢于飞幕之上
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C.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羽衣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披(分开)蒙茸,踞虎豹 B.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C.翅如车轮,玄裳缟(白)衣 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醒)
7.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
8.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凛乎其不可留也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顾安所得酒乎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的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 、通过前后《赤壁赋》的对比,体味两赋所体现的不同的感受 。
3、教学重点:对《后赤壁赋》写景部分的分析
4、教学难点:体味两赋所体现的苏轼的不同的情感和对人生不同的态度
二、教学过程:
1、听录音欣赏课文
2、学生自读,指名学生朗诵(教师正音)
3、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归纳每段的段意
4、课堂讨论:
(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2)第三段本段写了哪些场景,此段抒发作者的什么情感?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3) 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里有体现吗?
(4)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5)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联系学过的《前赤壁赋》和《赤壁怀古》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巩固训练
1、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3、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后赤壁赋》导学案4tag: 赤壁赋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