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复习学案四
五 仁者爱人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_
一、复习要点
1.背诵l.6、5.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
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明确“忠恕”内涵。
5、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二、成语解释
能近取譬:
披发左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
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1·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忠” “恕” 两字的内涵是什么?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
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参考答案
二、成语解释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比方别人。意思是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三、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2.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
解题参考:
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
4.15章提出“忠恕”乃待人的基本原则。
6.30提醒在实践仁爱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
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1·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忠” “恕” 两字的内涵是什么?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
答题参考:
“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就积极方面来说的。“恕” 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就消极方面来说的。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tag: , 《论语》《孟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论语》《孟子》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