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论语》《孟子》选读《求诸己》教案[论语选读]

《求诸己》教案[论语选读]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218  栏目:《论语》《孟子》选读
标签:《论语》《孟子》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求诸己》教案[论语选读],
5.27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吗?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还只是第一个层次上的问题。第二 个层次上的问题是,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但不愿意正视,不 愿意作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或者,用孔子的话来说,不愿意 “自讼”------自我诉讼,自己审判自己,这实际上牵涉到感情与理 智的问题。就理智的冷静分析和批判而言,人往往也会发现自己 的缺点和错误,也认为应该自我批评并加以改正才好。  
   但就感情 的倾向而言,人总是习惯于自己原谅自己,自己为自己找出一些 辩护词,最后是自己做了自己的法官,作出“无罪释放”的判决。 

              第三课时 
19.21 
    在“晋灵公不君”的故事中,士会劝晋灵公说:“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 道理。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影;一旦承 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 失为君子的风度。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有地位的君子,也就是领导人来说,就 像太阳、月亮一样,居于高处,并且大家都看惯了他光辉的形象, 不像一般人,亮不亮没关系,反正也没人注意。居于高位的领导 人一旦犯错误,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就像太阳、月亮一样,稍有 有一点点黑,就被人们觉察到了,所以尤其需要谨慎,一言一行 都要注意。当然,你一旦改正错误,那也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因 为大家都仰望着你嘛。 
 以上两方面就是子贡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的意思。不过,孟 子认为,古代君子的过错的确如子贡所说,像日食月食一样,但 他所处那个时代的所谓“君子”,却是将错就错,文过饰非,已完 全没有“日食月食”的风度了。(《孟子•公孙五下》) 
  孟子距子贡的时代并不很遥远,而我们今天距孟子的时代却 是远之又远。“君子”之过,是如日月之食让人仰望,还是将错就 错,文过饰非呢?  
19.8【读解】    
 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就是圣贤也仍然要犯错误。关键是看你对待犯错误的态度,就从这态度上又可以看出你的品 德修养。孔子已经反复说过:“过则勿惮改。”(《学而》)、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都是要求我们 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 
7.31  
   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表明孔子的确在为鲁昭公袒护,即“为尊者讳”。孔子以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又不得不自嘲似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事实上,他已经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无法解决这个矛盾而已。 
 闻过则喜   
鲁昭公违背了同姓不通婚的规矩,所以被陈国的司寇认为不懂礼。 
    看来,古人还懂得同姓不通婚的优生学哩。 
   当然,我们在这里不是讨论优生学的问题,而是讨论孔子闻 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 己的缺点错误就高兴的问题。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跳起 八丈高,横眉毛竖眼睛就不错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有幸”的感 觉呢? 
不过,仔细想想孔子所说的话,想想他为什么会听到别人说 自己的过错便感到“有幸”,的确也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自己有了错误别人能指出来,总比自己有了错误没有 人愿意或没有人敢给你指出来好啊。尤其是做领导的,做师尊的 如果没有人愿意或没有人敢给你指出缺点错误,那你多半都已成 了孤家寡人了罢。须知,“孤家寡人”是皇帝的自称,高高在上 脱离群众,在这个早已废除了帝制的民主时代,你能够生存得下去吗? 
  所以,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当听到别人指出你 的什么过错时,一定不要恼羞成怒,暴跳如雷,而要学习学习圣 人的涵养,闻过则喜,把它当作一件“幸事”接受下来,有则改 之,无则加勉,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一个可怕 的人,一个没有人愿意或没有人敢给你提意见的人。  
14.27 
这句话极为精炼,但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实事未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似乎应当有所警戒了。


上一页  [1] [2] 

,《求诸己》教案[论语选读]
《《求诸己》教案[论语选读]》相关文章

tag: , 《论语》《孟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论语》《孟子》选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